劉羅鍋憑什麼搞定兩個皇帝?

· 新潮社文化出版 創智文化代理
Ebook
29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內容簡介

「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英國)查理.德斐爾

劉墉(一七二○∼一八○四),字崇如,號石庵,人稱「劉羅鍋」;山東諸城人。

他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特別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播出,更使「劉羅鍋兒」成了家喻戶曉、知名度極度揚升的大明星。

自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考中進士之後,劉墉先後做過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太原和江寧知府、廣西考官、江蘇學政、江西鹽道、漕運按察使、湖南巡撫、吏部尚書、河道總督、直隸總督、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等地方和中央諸要職,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在他長達五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雖然幾經起落,沈浮不定,但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重新步入仕途發展的快車道,其原因何在?

另外,提起劉墉,人們腦海裡似乎馬上就會出現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滑稽幽默的人物形象,許多人甚至還喜歡把他與包公並稱,稱之為劉公。然而,在「伴君如伴虎」,風雲變幻的封建官場,在好大喜功的乾隆與專權擅權的和珅雙重擠壓下,劉墉僅僅靠著他的正直和聰明就能夠仕途通達,獲得善終嗎?人們的心裡不能不發出這樣的疑問。隱藏於背後,還不為人所知的祕訣何在?

劉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仕途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之前在地方為官,以及此後在中央為官這兩個時期。認真剖析他五十餘年的為官處世之道,可以發現他成功的最大祕訣乃是其大智若愚糊塗之道。

任地方官期間,憑著他「真宰相」公子的顯赫身分,聰明有餘,糊塗不足,因而雖曾抗巡撫、鬥權貴、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名播海內,吏民畏服,天下無不服其品誼」,連乾隆也稱讚他是稱職的「方面大員」,但他不僅仕途坎坷,還活得很累。及至到中央任職,他已身心疲憊,終於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中找到了如何處世為官的良方。從此之後,雖已官居一品,他卻變得「糊塗」起來;儘管在他心裡、在他眼裡,世間仍有黑白分明和是非曲直,但他傾心學習鄭板橋,做一個真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的人。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做人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於官場的無奈,也有他超脫塵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後世不少人奉為座右銘。其實,鄭板橋當時在「難得糊塗」下面還書有數行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因此,清代大學者錢泳認為,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極聰明人語也。」又說:

「糊塗人難得聰明,聰明人難得糊塗,須於聰明中帶一點糊塗,方為處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聰明,便生荊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塗之為妙用也。」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如果不懂得以糊塗之道應付,就難以保持寧靜致遠的心境,
難以避免明槍暗箭的傷害,也就不可能獲致人生的快樂,更談不上成就人生的偉業。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那些真正能夠享受人生,而且能夠獲得大成功的人,都是精通並且能夠自覺地恪守和運用糊塗之道的人。
「糊塗」,單從字面上理解,是個貶義詞,是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種事物內容混雜的意思。每個人活著,肯定都不願冠上這樣不好看的帽子或碰上這樣混淆性質的事物。「難得糊塗」,看起來是個矛盾的概念,卻引起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共鳴,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這糊塗有真糊塗與假糊塗之分。
毫無疑問,真糊塗是可悲的,因為它直接揭示一個人青紅不辨、皂白不分的本性。

假糊塗就不一樣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假糊塗是一種睿智、一種策略,是理智的糊塗、高智商的糊塗。難得糊塗,難得的是劉羅鍋這種大智若愚之下的「假糊塗」。
本書,結合了古今中外諸多糊塗的經典事例,全面分析了劉墉靠著機智而立於不敗的祕訣,從而向世人剖明劉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願本書可以令你在現實生活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活得瀟灑快樂!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