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关于艺术与公民社会及底层社会的讨论、关于雷锋摄影的文化批评、为友人在国内无法出版的书写的序、与高行健的对话等。这些艺术评论、书序和访谈的写作,当时身处中国的经济崛起与新1984并起的语境,行文附着了希望与恐惧的文字心跳。
这些文字是在“列宁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进程中留下的思想痕迹,而今再无可能重写。而在文字中每每闪烁的对中国变革的期待,至今都悉数落空。然这一代人的文化复兴的冲顶之心从未泯灭。政治和经济陷于死局之际,正是文化冲刺之时。现在似乎才算真正的开始。
朱其,艺术学博 士,著名艺术批评家、独 立策展人,国家画院理论 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艺 评论家协会理事。曾任 798 艺术节艺术总监,在 798创办国内首个当代艺 术的跨学科课程“19 层空间当代艺术高研班”。 1990 年代初从事艺术评论和策展,为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的独 立策展人之一,在九十年代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艺术展,参与建 构了中国的独立策展体制,将当代艺术批评实践化。2007 年,因艺 术策展的贡献,获得上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奖”。
1990 年代以来,撰写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评论,推进了中国艺 术批评的方法论的转型。由于对当代艺术批评的十几年来的贡献, 2012 年获《艺术》国际英文杂志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写作奖”、 2013 年获 523 海安艺术思想论坛“年度艺术批评奖”。 2000 年至 2003 年期间,开始对 70 后艺术现象的研究、批评和 策展,先后策划了“70 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等展览, 推进了对新一代艺术的关注,使中国年轻艺术家受到了艺术界和艺 术市场的关注。
2008 年,由于批评中国艺术市场的功利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 会反响,获得 2008 年中国批评家年会“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美术 报》2008 年度中国美术界十大人物奖。 从 2017 年下半年到 2018 年上半年,策展了“前卫·上海—— 上海当代艺术 30 年文献展”,这是历时一年的大型展览,作为填补 当代艺术地方史的项目,在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主要著作:《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年), 《Video:20 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朱其自选集》(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5 年),《重审水墨的现代 性》(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