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師的年代:跟著維根斯坦、海德格、班雅明與卡西勒,巡禮百花齊放的哲學黃金十年

· 商周出版
5.0
1 review
Ebook
421
Pages

About this ebook

★★★你絕不能錯過如電影般運鏡流暢、如小說般精彩好讀的哲學書★★★


☆盤據德國《明鏡週刊》排行榜數月之久

☆德國亞馬遜哲學類書籍NO.1,讀者評價4.7顆星

☆德國《哲學雜誌》(Philosophie Magazin)總編輯最新力作


以電影運鏡般的流暢敘事,細膩鋪陳現代哲學史上四位重量級哲學家的思想與行動。是一本文學性極高的哲學書。

——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維根斯坦、海德格、卡西勒、班雅明,四位大哲學家在1920年代德國掀起的一場思為顛覆歷程,在Eilenberger的妙筆下如小說情節般一讀就不下來!

—— 超級Y,哲學普及Youtuber

 


歐戰後十年,也就是一九一九至二九年,是現代思想史的關鍵時刻,許多擲地有聲的哲學經典鉅作紛紛登場,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卡西勒(Ernst Cassirer, 1874-1945)和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如同魔法師般,紛紛在此時出版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提出了前無古人的嶄新思想,這些經典鉅作為各個思想學派奠下基礎,不僅形塑了當代哲學的面貌,也影響了我們如今的思考方式。可以說若沒有這些思想,就沒有今日的人文學科(geisteswissenschaften)。


此時威瑪共和(1919-1933)剛剛成立,德國社會的情緒在憂鬱和快感之間搖擺不定,酒館裡日夜不息的爵士樂,彷彿一切歌舞昇平,而在歐戰災難的陰影下,街頭上亦充斥著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表達對社會的憤慨。哲學家紛紛對此展開思索,無論是他們對科技、民主危機、文化戰爭、個體的烏托邦、媒體滲透、宗教基本教義派或是永續性議題的批判,當代議題的走向無不跟隨他們對此的理解和闡述。


本書追尋這幾位思想家的腳步,細細回溯他們的一生,用文字重建這四位知識分子的連結,呈現出「狂野」的一九二○年代氛圍。讀者將會在奧地利的鄉村學校聽維根斯坦講課、和班雅明一起漫步於巴黎的拱廊街之下,和海德格一起側耳聆聽南德黑森林小木屋旁的杉樹呼號,以及和卡西勒一起往來於柏林與漢堡之間。


回首這一路,哲學家們論及婚嫁、埋葬愛情、吞雲吐霧……但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攸關我們對於「存在」的大哉問,特別是生而為人的定義,四位哲學家都各自給出了不同的解答。



各界推薦


■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 超級Y│哲學普及Youtuber

■ 紀金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蔡慶樺│作家

■ 劉滄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