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精選集

·
Latest release: March 31, 2022
Series
33
Books
帝王之死(三版平裝本): 可怕的掘墓人.忘了他是誰
Book 1·Mar 2022
0.0
·
《帝王之死》包括《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兩部作品。

 

一九八三年,柏楊在《美洲中國時報》寫讀史專欄「帝王之死」,結集而成二輯:《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

 

第一集從黃帝時代到春秋時期,介紹了伊祁放勳(堯帝)、姚重華(舜帝)、姒相和后羿、寒浞、姒孔申、姒履癸(桀帝)、子受辛(紂帝)、姬瑕(周昭王)、姬靖(周宣王)、姬宮涅(周幽王)、姬頹、姬帶、羋熊艱(杜敖)、羋熊惲(楚成王),柏楊不稱其「尊號」,皆直呼其名,但在每位帝王之前都做了一個小檔案,包括時代、王朝、綽號、在位、遭遇等五項,內文則大量使用古史文獻,夾敘夾議,說得我們如見其人,而各種敗亡之因果,亦昭然若揭了。

 

第二集寫了十二位帝王,包括楚國的羋麇(郟敖);羋圍(楚靈王)、羋比(楚初王)、羋槐(楚懷王);趙國的趙雍(武靈王);宋國的宋偃(康王);燕國的姬噲和子之;齊國的田地(湣王)、田建;吳國的吳諸樊、吳餘祭等。時間從紀元前六世紀到三世紀,大約是春秋後期到秦亡這段歷史時期。柏楊徹底發揮說書人的看家本領,把歷史文獻中相關的材料,融裁活用,說的全都是現代人聽得懂的話。

 

柏楊說:「嗚呼,暴君總以為酷刑和虐殺,可以根絕叛變造反,而暴君們卻往往死於叛變造反者之手。」但很少人能以史為鑑,就如同宮廷奪嫡之爭的戲碼不斷上演,連勳業彪炳的趙國武靈王(雍)皆毀於此,柏楊說「當君王的都有點怪」,「絕對權力使人絕對糊塗」,這樣的「君王論」發人深省。

堡壘集: 柏楊精選集3
Book 3·Mar 2000
2.0
·
《堡壘集》共五十二篇。本書主要論述男女婚姻的種種現象與問題。「社會是一個戰場,家庭則是一個堡壘」,「愛情的本質是自私的,也是不合乎邏輯的,同時也是虛榮的焉。」故有「座右鏡」及「摘麥穗」之妙喻。作者以「座右鏡」譬喻現代男女選擇伴侶之要:需充分理解自身的年齡、個性、學識等條件,照照鏡子,「抬頭望明鏡,低頭思條件,然後再去求偶,便聰明得多矣。」並舉「摘麥穗」的故事,說柏拉圖有一弟子上詢求偶之事,柏拉圖囑之:「你沿著麥壟,從這一端走到那一端,不能回頭,摘一朵全壟中最大的麥穗給我。」弟子總想摘取最大的一朵麥穗,拚命往前尋找,無奈走到最後,卻無一好貨色,只能隨便撿一而歸。作者以此指出:求偶是「不能回頭」的,乃因時光飛逝,情勢已大不同也。又從男女的性情、修養、年歲等,闡論「怨偶」的形成背景,蓋男女雙方需彼此多求長進,各自檢討,「愛情是相對的」,別因一時衝動,盲目了眼睛。

本集的寫作特點在於許多小故事。不論是現實的、歷史的,或是虛構的,輔助說理,使人容易明白,形成了柏楊一貫的寫作藝術。另外,摘去男女在愛情之下偽裝的假面具,透視做作、高姿態、無理的心態與行動,指涉愛情本質的多變與不穩定,妙語如珠,讀來直指人心,讓人拍案叫好。

鳳凰集: 柏楊精選集5
Book 5·Mar 2000
4.0
·
  《鳳凰集》共三十五篇。本書主要敘述兩大冤案及作者在《梁祝》上演之後的觀感。「兩大冤案」指日本的吉田石松獄案和法國的屈里弗斯冤獄。作者詳細描述兩案經過,在其中,政府官員自以為「政府就是對的」心態,犧牲了清白的良心,作者特別指出正義是不可違背的;還有為蒙冤者申訴的人士,其高尚的勇氣與不畏強權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鏡。

  《梁祝》電影上映之後,得到許多熱烈回響,柏楊卻一反常態的稱其觀眾為「半票觀眾」。「半票觀眾」之稱由「半票讀者」演化而來,乃指觀眾的情感「猶賴在浪漫主義的懷中,不肯斷奶」,其所指責的是觀眾稚嫩的心態;「蓋半票朋友欣賞的只是浮光掠影的聲和色,再往深處,便領略不動矣」,此種看法曾引起軒然大波,但對於本國藝術欣賞的層次則應有所提升。

  另外,《梁祝》故事引自「七世夫妻」的傳說,隱含了「爭取婚姻自由,和對黑暗社會的反抗」,這是青年男女在「吃人禮教」下爭取的喘息空間。作者再一步引申,「……民間最崇拜的七世夫妻,他們都是被迫而起。用自己的終身幸福和生命,向惡勢力挑戰,惡勢力不僅指社會上那些不相干的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七世夫妻「向惡勢力挑戰」的精神,與本書前兩大冤案的意義相合,這種無畏的精神正是作者提供給我們的啟示。
剝皮集: 柏楊精選集10
Book 10·Apr 2000
0.0
·
  《剝皮集》共四十一篇,是「倚夢閒話」雜文專欄結集的最後一冊。包含過年、剃頭、對聯、官場、保險、交通、婚變等話題,談的很雜,但有一中心主旨:面向中國文化的灰色地帶,想藉由種種生活事項警醒大眾。

  柏楊對所批判之人事,常給予特殊稱呼,比如「三作牌」、「三心牌」……等,不勝枚舉。《蛇腰集》有〈硫磺疤手段〉一文,本集則有「硫磺蟲」之名,「蓋硫磺蟲是硫磺礦的產物,其特徵是化一個名,或捏一個名(情急的也可能用真名),不談問題,專門往被鬥傢伙私生活裡鑽,揭起被窩教世人看看他屁股上有顆痣呀」,還有喜歡看這類事情的人,「都是喜歡別人被鬥臭、喜歡別人丟人砸鍋的事情被暴露,尤其是喜歡看有名氣的人屁股上的痣的也。」不僅批評不看事件重點的人,也指明了人們內心的陰暗面。

  本書對於「醬缸文化」仍繼續批判:「醬缸文化往往是沒有原則的,更往往是只對人不對事的,所以醬缸蛆和硫磺蛆,只敢找自以為對方不敢還手的捏,對炸彈是不敢捏的……」柏楊屢以「醬缸」形容傳統文化,實有深意。

  本書名為《剝皮集》,柏楊在序中自道:「我敢剝誰的皮?誰的皮又肯笑容滿面的叫我剝哉?要敢也只敢剝我老人家自己的皮,可是我又怎下得狠心剝自己的皮哉!」其為文之用心、寫作的觀點等,也就昭然若揭了。
高山滾鼓集: 柏楊精選集11
Book 11·Jul 2000
0.0
·
  《高山滾鼓集》共三十八篇,是「西窗隨筆」專欄的結集。本書所談主題有病、吃、酒、建築等大項,隨意而談,生活雜事,娓娓道來,筆調輕鬆。

  「而大多數中國同胞,包括柏楊先生在內,都是自診自斷,自醫自痊也」,描寫人們「就醫」的態度;又將生病的類型分為四大類:「曰要命型的病焉,曰受罪型的病焉,曰享受型的病焉,曰遮羞生氣的病焉。」刻劃病榻人物,栩栩如生。其中,「遮羞生氣的病」乃是一種「政治病」,其病源來自「生氣」與「遮羞」,是「生病」的另一名目。

  在「吃」的方面,作者引用典故,有吃豬背肉者,有吃猴腦者,有吃駝峰者,令人怵目驚心。經由吃的文化,我們可檢視其社會意義:第一,「中國固然是一個吃文化很高的民族,但這種文化似乎只集中到高階層,成為一個既得利益所特有的文化,小民們不與焉」;第二,「中國人體格的衰弱,和中國人烹飪藝術的精美文化,成一個諷刺的對比」,外國人對此有所誤解,故體格羸弱,與吃的文化無關。柏楊又認為中國建築毫無成就,乃是「墮落的故步自封心理,和進取的功利主義相結合」,因此「產生了聖崽思想和聖崽行動,連皇帝蓋間房子都縛手縛腳……。」即使談的是與生活有關的瑣事,柏楊都從文化角度加以探討並批判。
道貌岸然集: 柏楊精選集12
Book 12·Jul 2000
0.0
·
  《道貌岸然集》共三十四篇,包括電話亭、廁所、升學家,及官場文化等主題。

  承繼以往,柏楊又陳述了若干官場文化的特質。「影鐘學」,指部屬跟隨上司唱和,不辨是非,「『影鐘學』──也可從俗之名曰『聽話學』,博大淵深,與『一臉忠貞學』有互相發明之處,融會貫通之後,可無敵於官場也。」又有「奇響學」,指拍人馬屁,或「自己的馬屁被人拍」;「顏陳症」、「朝琴路」等現象,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當官員惡形惡狀,小百姓又該如何因應?柏楊發明了一種「毛坑學」,當官崽道貌岸然,訓誨不已時,「你應對該官崽或該聖崽仔細打量一番,想像其拉屎時所擺出來的種種奇妙姿勢,……。」

  抨擊官場文化最烈的〈「的」和「家」〉一文指出:「中國知識份子的唯一出路是做官,除了做官,沒有別的方法可以使自己安富尊榮,於是遂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做官的目的為了發財,而發財的目的又是為了做官,一個知識份子一旦做不上官,就四大皆空,……。」「……但非官的行業,其賤如故,於是除『官』之外無人才,從事非官以外的行業,頂了不起,只能成為『的』,而不能成為『家』。」精闢的分析直指世人對於「做官」的迷思,與書名「道貌岸然」所指稱聖崽官崽的假道學,解除了人們思考的魔障。
大愚若智集: 柏楊精選集17
Book 17·Jul 2000
0.0
·
《大愚若智集》共三十四篇,收柏楊對其時亞洲影展、墜機賠償事件、東京世運、銀行,以及賀年卡的想法和意見,其中亞洲影展和墜機賠償事件所論一大主題在於「西崽」。西崽為柏楊自創名詞,他指出西崽的最大特徵為「永不為他的同胞說話」,西崽的幹法是「見了洋大人,他的中國那一套出籠;見了中國人,他的洋大人那一套出籠,以便從中取些蠅頭小利。」此外,他更發明「西崽情意結」,闡釋其為「一種極度的自卑感,由自尊的喪失和補救的迫切而產生,這種情意結發展到極致,不但以自己的語文為恥,以自己的種族血統為恥,也以自己的父母為恥」,本集中所指摘者,如民航公司董事長、亞洲影展籌辦單位等即屬此類。而亞洲影展除了淪為名女人展,且搞出旋轉台不轉、民族舞蹈表演日本舞藝、貴賓席上盡是酒女等砸鍋事件外,最為柏楊詬病的還在大獎皆由主辦國得之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作為。

稱銀行為當舖,這是柏楊感慨中國移植外來文化僅得皮相而本質全異,「近百年來,中國對外來文化似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進口之後,先行醬它一醬,把橘子醬成枳子,一直醬到適合中國特有的『國情』為止」。於是銀行的信用貸款靠的不是信用而是權勢,造成呆帳無數,而陽曆新年亦變為寄賀年卡的節日。柏楊所說的這些現象,背後的文化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心血來潮集: 柏楊精選集19
Book 19·Jul 2000
0.0
·
《心血來潮集》共四十三篇,從劉世昌〈嫉妒──中國社會最大的惡德〉一文開始,分析嫉妒的本質,言嫉妒為邪惡的眼睛,「人類有這種邪惡的眼睛,人類就變成了一個大醋缸,既浸人,又蝕己,弄得毒菌四溢,不成人形,他並闡論嫉妒不同於愛慕,「嫉妒的心理基礎是恨,愛慕的心理基礎是愛」,嫉妒也不同於競爭,蓋「嫉妒是『向下拉』、『向後拉』的,而競爭是朝著目標向前」,最後,補充劉世昌所提之外尚有四種化解嫉妒的方法。

柏楊由郵局甫頒布的郵差不上樓政策,談及公寓的現代化問題,指出「有現代化的物質,必須有現代化的精神;有現代化的環境,必須有現代化的教養」。「孑孓先生」一詞則是柏楊轉用一篇批判他的文章中所用名詞而來,用以諷刺識見短小的「絆腳石集團」,蓋孑孓「自己小小動物,在水坑裡左右踢騰,勇不可當,可是頂多踢騰成一個蚊子,再踢騰也踢騰不出一條龍來。於是就整天擔心別人有身價,別人成名矣。用盡方法,不使別人抬頭」。其他收錄在本集中的內容另有柏楊自述寫雜文以來所遇到的困難,言雜文是「一種和現實社會尖銳接觸的文章,它最偉大的貢獻是得罪人」;把被醫生誤判為癌症稱為「白色恐怖」,以及雜論電影《西施》,它也與「癌」有關,一下筆就寫了六、七篇,狠狠挖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