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從的藝術: 有效的心理策略使你順利反抗主流,提出優質異議,與眾不同

· 綠蠹魚YLR 第 304 本图书 · 遠流出版
电子书
304

关于此电子书

這個世界病了,但這本書可以治好它

對抗不義、衝垮現狀的有效方法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全力推薦!

★《這才是行銷》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rdin由衷推薦!

★ 美國心理學會APA「青年學者傑出科學貢獻獎」

★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傑出學者獎」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序文中提到了30位學者,許多曾在歷史上提出類似演化的觀點。但他們或被燒死,或遭逮捕、鞭打、驅逐、著作被銷毀。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功挑戰有缺陷的「主流、正統」觀點,提出新思想,其他人卻沒有這麼好的結局?因為,作者指出,我們需要心理學技巧的協助,才能有效反抗主流,成功改革。


本書第一篇先分析為什麼大多數人本能地抗拒新思維,同時解釋為什麼「被欺壓的弱勢,更願意拼命維護欺壓他們的體制」。接著在第二篇提供許多策略,教我們如何順利提出新奇、獨特的想法,以便造福社會。你將看到:


■ 如何增加自己的說服力——達爾文的「趣味發文、平民風格」策略;

■ 如何吸引強大的盟友——單純的「多元組合」是沒用的,重點是成員能否自由表達,免於被清算被報復的恐懼;

■ 神奇數字——團體中至少要有25%的人支持新想法,才能撼動大多數人的意見;

■ 面對抗拒時怎麼辦——「部落思維」會使人犧牲自己的理性思考,只求鞏固群體關係;

■ 堅持做對的事——可以透過「睡眠者效應」改變大眾對於既有制度的信心;

■ 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贏家——贏家常背離過去的價值,竭力排斥異己,失去認知多樣性與自省能力,開始瘋狂打臉過去的自己。這就是所謂「反抗者的惡夢」。

 

時至今日,凡是敢質疑「大多數人的看法」的人,依舊可能被訕笑、被監視、被處罰、被疏遠或孤立。採用本書的方法,將可以使你:


★ 順利提出異議,獲得群體的接受與採納;

★ 擁有強大的心理學技巧當成裝甲和武器;

★ 有效提出「抵觸大眾認知、違背世界既有運作模式」的新觀點;

★ 提出創新想法並展現不同的思維,同時又不用遭人唾罵,甚至還有機會享譽世界。


作者近期的研究,都在探討「有創新思想的人,如何有效表達看法」。他整合了關於情緒、自我調節、創意、說服力、少數群體影響力、政治心理學、群體動力學等領域的發現,提出本書中的實用策略。


作者多次將書中的策略傳授給美、韓各大跨國企業的主管、政府情報官員、金融領袖及其他重要人士。他們的經驗,證實這些策略是有效的,是推動變革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實踐推薦!】

政經八百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張珮歆╱獨立記者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蘇仰志╱雜學校校長


【佳評如潮】


◆ 在台灣的我們,大部份都習慣被教導說要「聽話」。然而,「不聽話」很多時候才是激發創意、潛能,並帶來改變的關鍵元素!本書就是要來告訴我們為什麼不聽話很重要,以及該「如何」做。──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 為了讓世界更好,這就是我們需要的不服從!全球有德行的反叛者,讀起來!──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 這個世界病了,可是這本書可以治好它,書中告訴我們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對抗不義,衝垮現狀。這本書,我們等好久了。──賈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


◆ 表達異議是一門藝術。本書指出一件更重要的事:它有方法可以辦到,這是科學!本書給我們一系列「如何做」的有趣方法。──羅伯特席爾迪尼CRobert B. Cialdini《鋪梗力》作者


◆ 如何發聲,如何行動的實用指南,讓世界變得不一樣。──賽斯高汀Seth Gordin,《這才是行銷》作者


◆ 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都可從本書中激發出創意與創造。本書內容創新,故事發人深省。──大衛蘇珊博士David Susan PhD.,《情緒靈敏力》作者


◆ 若你的目標是讓社會進步,讓你的團隊更好,答案就在本書裡。我希望每個人都讀這本書,讓下一代的正義者聯盟從本書啟發而出。──葛雷盧迪亞諾夫Greg Lukianoff,紐約時報暢銷書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作者


◆ 想要引領潮流,帶出正面風向的人,這本書是基本讀物。──賈德森布魯爾JKirkus Reviews

作者简介


作者

陶德‧凱希丹博士 Todd B. Kashdan Ph.D.


美國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心理系教授,曾任教澳洲天主教大學,並在喬治梅森大學的韓國校區(松島國際都市)講學。他是國際心理學界研究韌性、堅毅、好奇心、幸福心理學的重量級學者,出版超過220篇同儕審閱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35,000次,更獲頒美國心理學會APA頒發的「青年學者傑出科學貢獻獎」。


除了學術論文之外,他的通俗文章多次在《哈佛商業評論》、《國家地理雜誌》等多個知名媒體上發表。許多媒體都曾報導過他的研究成果,例如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CNN、BBC、歐普拉雜誌、大西洋月刊等。


他經常應邀至跨國際企業與重要機構做主題演講,包含微軟公司、賓士、保德信、美國國防部、世界銀行等。


譯者

陳佳瑜


從事英語教育十多年,為了增強本身翻譯寫作的教學能量而進入台師大翻譯研究所進修,從此與筆譯結緣。雖然身為譯者,但最大的夢想卻是讓讀者感覺不到譯者的存在。期待自己的譯文能如原文般自然流暢、饒富趣味。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