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狼外交:外交官怎成了文裝解放軍?一切要從周恩來說起。

· 大是文化
E-bok
400
Sider

Om denne e-boken

◎「中國是個大國,其他都是小國,這是事實。」(楊潔篪)

◎「面對朋友,我們端美酒招待;面對敵人,我們拿出來的是槍彈。」(桂從友)

◎「你說話的方式就像病毒,會跟病毒一樣被殲滅。」(查立友)

◎「美國人說過,臉皮要夠厚,才能成為超級強國!」(陳健)

◎「臺灣在這裡裝受害者,是賊在喊捉賊!」(趙立堅)

◎「中國有了美國的錢,然後就變強大了?笑死!」(華春瑩)

◎「……」(秦剛)


2015年,海外媒體開始稱中國外交官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 為「戰狼外交」(wolf warrior diplomacy)。

此名稱取自中國電影《戰狼》,其中有句經典臺詞: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為中國外交官的經典形象。


作者馬越為彭博新聞社政治記者,派駐北京、新德里和華盛頓等地, 2017年起便對中國外交官的言論產生好奇──這些人能力出色、學歷亮眼, 為何在公開場合上寧可毫無禮貌的羞辱他國,也不能看起來軟弱?


他綜合在中國擔任記者的經驗、數十場外交官訪談、退休中國外交官回憶錄, 探討「外交戰狼」如何在世界崛起。


◎ 戰狼外交,一切要從周恩來說起

1949年,毛澤東趕走蔣介石,在北京成立新政府,周恩來成為這個新國家的總理兼外交部長,但他手上僅有農民革命軍與只會打仗的將軍,根本沒有外交官,於是他給這些人的指示是:「外交同軍隊一樣,不過是『文打』而已。」此後,「中國外交隊伍,就是文裝的人民解放軍。」傳承至今70年。


◎ 文化大革命,差點革了中國外交的命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外交人員首先被開刀──被紅衛兵囚禁、被迫勞動,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副部長陳家康,都在文革期間喪命。中國與外在世界建立的邦交戛然而止,直到1969年中才得以恢復。


◎ 從被國際孤立到北京辦奧運,翻轉形象大勝利

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中國被西方大國孤立,聲譽跌到谷底,直到鄧小平喊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政策,中國外交官立刻以「最大聲量、重複宣傳」,重塑大國形象,進而取得2008年北京奧運主辦權,踏上外交復興之路的顛峰。


◎「因為這世界上有狼,才需要戰狼」,戰狼2.0出世

習近平上任談外交,便抱怨「吃飽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指手畫腳」,並親筆寫下指示給外交部,要求表現「戰鬥精神」。於是,才定調為「國際說服」沒幾年的中國外交戰略,自此一路走向「讓批評的人閉嘴」。


本書引述超過百位第一線中國外交官回憶錄、數十場訪談紀錄,讓我們得以了解「外交」對中國崛起分外重要的影響力:這支「文裝解放軍」如何輔佐中國從貧困國家走出國際孤立、參與世界經濟榮景、走向世界強權。而今後,這支執行「讓批評的人閉嘴」作戰方針的外交官,會如何影響中國?


強力推薦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庫爾特.坎貝爾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

美國前國防部政策次長米歇爾.佛洛諾伊    


推薦者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


「提供看待中國外交政策內部運作的全新視角!需要與中國打交道,或是想要了解為何中國崛起的人,這本書絕對是必讀之作。」──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著有《關鍵樞紐:美國未來的亞洲治理之道》(The Pivot: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tatecraft in Asia)


「馬越的書令人驚嘆!依據外國人難以觸及的內幕記述,深入探究、描述中國的政治心理。簡直是一本了解中國全球戰略的指南手冊。」──《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記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歐逸文(Evan Osnos)


「深入探究中國外交使團的歷史,為中國外交政策的本質提供嶄新見解。」──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


「本書精彩捕捉中國想要鞏固海外利益的堅毅決心,也攤開美國與其盟友須面對的挑戰,更凸顯出共同協調合作擬定對中政策的重要性。」──美國前國防部政策次長、顧問公司WestExec Advisors聯合創辦人米歇爾.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

Om forfatteren


作者簡介

馬越(Peter Martin)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政治線記者。曾撰寫大量關於中美關係事態升溫的文章,更遠赴中國邊界,報導北韓與新疆遠西地區。曾服務於APCO Worldwide,派駐北京、新德里和華盛頓等地,協助跨國企業分析政治局勢,並在駐華盛頓時出任該公司全球執行長的幕僚長。


著作發表遍及多個媒體,如:《外交》(Foreign Affairs)、《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衛報》(The Guardian)、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Jamestown China Brief)、《外交家》(The Diplomat)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等。擁有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位。


譯者簡介

吳盈慧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現就讀臺師大翻譯所博士班,畢業於臺師大翻譯所碩士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系。曾於科技業任職行銷工作十多年,熱愛語言、翻譯、瑜伽、跑步。


譯作有《為什麼有人怕貓?》、《查無此史》、《地獄地圖》、《去他X的歷史!》、《詐騙交鋒》、《極耐力》等。賜教信箱:yingwu66@gmail.com。

Vurder denne e-boken

Fortell oss hva du mener.

Hvordan lese innhold

Smarttelefoner og nettbrett
Installer Google Play Bøker-appen for Android og iPad/iPhone. Den synkroniseres automatisk med kontoen din og lar deg lese både med og uten nett – uansett hvor du er.
Datamaskiner
Du kan lytte til lydbøker du har kjøpt på Google Play, i nettleseren på datamaskinen din.
Lesebrett og andre enheter
For å lese på lesebrett som Kobo eReader må du laste ned en fil og overføre den til enheten din. Følg den detaljerte veiledningen i brukerstøtten for å overføre filene til støttede lesebr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