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療志業:救處護處 大依止處

· 經典雜誌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5.0
1 review
Ebook
37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內容簡介

專文推薦
 
印證法脈  傳承宗門                釋證嚴
人本醫療  尊重生命                林俊龍
 
 
目錄
 
上人總序      印證法源 廣行宗門    釋證嚴
執行長序      人本醫療 尊重生命    林俊龍
 
第1章  花蓮慈濟醫院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
  發展緣起
  醫院規模
  醫療特色
  社會影響
  結語
 
第2章  大林、斗六慈院     大林、斗六慈院院長室
  發展緣起
  醫院規模
  醫療特色
  社會影響
第3章  臺北慈濟醫院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室
  發展緣起
  醫院規模
  醫療特色
  社會影響
  結語
 
第4章  臺中慈濟醫院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室
  發展緣起
  醫院規模
  醫療特色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
  社會影響
 
第5章 玉里慈濟醫院    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室
  發展緣起
  醫院規模
  醫療特色
  社會影響
 
第6章 關山慈濟醫院    關山慈濟醫院院長室
  發展緣起
  醫院規模
  醫療特色
  社會影響
 
第7章 國際慈濟人醫會    林俊龍
  發展緣起
  全球發展
  人醫典範
  全球影響
 
第8章 醫療、健康與永續發展    許木柱
  臺灣東部經濟與健康問題
  慈濟的醫療理念
  慈濟醫療的發展與特色
  慈善醫療與社會永續                                            
 
【上人總序】
印證法脈  廣行宗門
撰文/釋證嚴
 
慈濟宗門本於一念慈悲濟世之心,五十五年來,超越宗教、種族、地域,撒播無量善種;在宇宙星河,則有一顆「慈濟」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間、距地球3億多公里,日夜繞著太陽運行。天上「慈濟」的星光,輝映著人間慈濟人的心光,心星相映,光光相照。
這顆「慈濟(Tzu Chi)」小行星,2007年5月間係鹿林天文台觀測時發現,中央大學為彰顯慈濟對世人之貢獻,命名「慈濟」行星。2010年7月26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正式通過,象徵以善、以愛為寶的「慈濟」躍上天際,代表無私、無所求的精神恆久傳遞。
為傳承慈濟宗門之廣行,各志業同仁發心編寫四大八印專書,蒐羅博采,揀擇核實,徵引大事紀,剖析大數據,匯編大歷史。《叢書》費時一年完成,以四大志業為綱,八大法印為目;依各志業歷時性的發展為主軸,輔以共時性的學術論述,文理史論,交互輝映。各書以《無量義經偈頌》為標引,諸佛名號果德為指歸,啟發人人本具性德為路徑,誠正信實走入人群,慈悲喜捨濟度有情。
《慈濟慈善志業――洪注大乘 潤漬眾生》志承「如來」家業,如來者,乘如實之道,來成正等正覺。慈善志業以如法、如理、如是之道,成救苦、救難、救世之行,詳載難民援助、防災減災,行善半世紀,愛灑百餘國之紀錄。
《慈濟醫療志業――救處護處 大依止處》效法「大醫王」胸懷,創設全臺七家醫院,在缺乏資金、人力、土地,艱困籌建後,造福偏鄉原鄉;國際慈濟人醫會全球醫療援助,及析論臺灣醫療之永續發展。
《慈濟教育志業――曉了分別 性相真實》學習「天人師」之德行,興辦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慈大附中、臺南慈濟中學四校,培育典範良師,作育人間英才,推廣國際教育、社會教育,援建海內外學校,闡述慈濟教師聯誼會與靜思語對教學之助益。
《慈濟人文志業――大愛清流 法音宣流》本乎「正遍知」使命,宣揚正知、正念、正行,以期達到正確而普遍了知。回溯慈濟月刊、大愛廣播、大愛電視台、經典雜誌、人文真善美志工創立緣起,報真導正,傳播人間美善。
《慈濟急難賑災――無量大悲 救苦眾生》依止「明行足」之德行,結合智慧與實踐,圓滿而具足。在全球災禍連連之際,慈濟人研發救苦救難之科技設備,直接、重點、及時、務實、關懷五大洲、119個國家地區之歷程。
《慈濟社區志工――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立「調御丈夫」之志,各區志工以大丈夫之氣度,調伏煩惱,發揮功能與良能,全人、全家、全面、全程,就近就地,長期守護社區,成為安定社會的磐石。
《慈濟大捨捐贈―頭目髓腦 悉施於人》體現「善逝」之精神,亦即善巧教化,不執著、無分別,捨身度人。無語良師盡形壽獻身命於大體解剖學、模擬手術教學和病理解剖,貢獻醫學教育,培育良醫。骨髓捐贈則為救人一命,無損己身之例證。
《慈濟環境保護―扇解脫風 除世熱惱》尋求「世間解」之精髓,通達理解世間之事理,尋求解決環境之沈痾。面對氣候變遷、地球暖化,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年,從回收品研發綠色產品,在生活中減塑、素食到身心環保。
總括八冊專書以「事」契「理」,修習理事圓融。以「行」入「解」,深明解行相應。以「悲」啟「智」,體悟悲智雙運。從「做中學,學中覺,覺後修。」實踐慈濟「行經」之宗風―行菩薩道,經真實路,尋根溯本,印證法源。
《無量義經》云:「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一生無量的慈濟人,秉承佛心師志,為佛教、為眾生,聞聲救苦,慈心悲願之文史得以付梓,感恩四大志業,合心編纂印證叢書,記載志業發展歷程,撰述全球援助事例,匯集人間美善行誼,見證宗門無邊大愛、無量善行。
 
【執行長序】
人本醫療  尊重生命
撰文/林俊龍
 
從1986年8月開始啟動的慈濟醫療志業,至今35年來,始終堅守「人本醫療 尊重生命」的核心價值,並成為醫療人文的典範,在國內或國際都獲得積極的迴響。
始於慈悲心
「為佛教,為眾生」,證嚴上人秉承印順導師的六字師訓,終身奉行。慈濟醫療志業的開始,便是始於上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的那一分慈悲心,那一分愛,愛人類、愛地球的大慈悲心。因為愛地球,不忍地球受損傷,慈濟醫療也積極推行素食、環保、節能減碳,為全人類與地球奉獻心力。
因為愛人類,所以落實「人本醫療」,在醫療資源缺乏的花蓮進行義診、往診、蓋醫院,並陸續建構全臺灣的慈濟醫療網,全是始於愛與慈悲,奉獻在需要醫療的地方。慈濟醫療深入偏鄉與無醫角落,上山下海,絲毫不懈。結合慈濟的慈善,慈濟的人本醫療也立足臺灣,走向國際,尤其是1996年成立的國際慈濟人醫會,號召了許多具備醫事專長的醫師、護理師、藥師及非醫療專業的志工,組成龐大的醫療服務團隊,為貧苦大眾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服務,至今義診足跡遍布地球五大洲、57個國家地區。
 
五大醫學倫理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醫者希波克拉底的醫師誓言,至今仍是全球醫學生投入臨床行醫前的醫學倫理準則。慈濟醫療志業則更具體提出ABCDE五項現代醫學倫理準則:自主(Autonomy)、有益(Beneficence)、隱私(Confidentiality)、無害(Do No Harm)與平等(Equality-Justice)。自主:病人有自主的決定權,不是由醫生說、病人跟著做;有益:對病人有利的事才可以去做;隱私:醫療照護者一定要保護病人的隱私權;無害:不能傷害病人,例如雖然想要幫病人,但是萬一開刀或用藥產生副作用、併發症而傷害病人,就不能做;公平:治病,不管病人年齡、膚色、種族、貧富,都需一視同仁,甚至視病如親。
倫理準則有三個不同的層次:法律規範是最低的標準,要求你不能傷害別人;倫理是更高層次,除了不傷害別人,還要尊重別人;宗教則是除了不傷害、尊重別人之外,還要去幫助別人。佛陀告訴我們,人生無常、諸法無我、因果無昧、無邊無盡;因緣果報,不管你相不相信因果,因果不會錯過,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佛陀也說「四聖諦:苦、集、滅、道」,人生苦,苦有因,苦的因緣是可以被停止、消滅的,那就是道;四聖諦,是理解人生的真實道理。ABCDE五項醫學倫理原則高於法律與基本倫理,符合佛陀教義的醫療原則。
 
「10 C」經營策略
 
慈濟醫院的經營策略是希望提供民眾,十全十美兼具專業與人文的醫療服務;方便、舒適的就醫環境;完整、持續、整體的醫療照護;符合環保節能、電子化、有效益的執行方式;富有愛心的、以社區為導向的醫療關懷。慈濟醫療揉合科技、人文與愛,這十個經營策略恰巧可以用十個英文字母「C」為起頭的字彙來簡單概述:
一、溫馨接送情:方便(Convenient)
二、自在無礙行:舒適性(Comfortable)
三、服務全方位:提供完整的服務(Complete)
四、醫療不打烊:連續性醫療運作的概念(Continual)
五、身心皆安樂:整體性的照顧(Comprehensive)
六、用心愛大地:身心環保(Conservational)
七、科技做先鋒:以電子化為基礎(Computer-Based)
八、永續心經營:注重效益(Cost-Effective)
九、大愛無止盡:愛的服務(Compassionate)
十、社區好厝邊:以社區為導向(Community-Oriented)
 
健康促進 醫療標竿
 
一走進慈濟醫院的大廳,不論哪家慈濟醫院,矗立在正前方一定是「佛陀問病圖」,這是慈濟醫療志業尊重生命、濟世救人的精神指標。每當走進大廳,隨時提醒著自己肩頭上承擔的美好使命,讓醫療團隊秉持著佛陀「醫病醫心」的本懷,提供民眾身、心、靈,全家、全時的照顧。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Collaborating Centre)歐洲區署為鼓勵醫療院所走出醫院,進入各社區為民眾促進健康,於1990年成立「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 Health Services,以下簡稱 HPH 國際網絡),以全面發展健康促進,並自1993年起每年召開『健康促進醫院與照護機構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以下簡稱 HPH 國際研討會),慈濟醫療志業自2008年起開始參與 HPH 國際研討會,且積極發表健康促進成果。
慈濟醫療志業各院全力推動「健康促進醫院」(HPH),同時針對「領導管理、病人與家屬、同仁、社區、環境、心靈健康」六大面向,同步營造,在世界推動健康促進的團體中相當罕見。其中大林慈院是體系內第一家推行醫院。2012年第20屆HPH國際研討會上在HPH國際網絡全球五大洲2,500多家會員醫院中,大會首度頒發「健康促進醫院全球典範獎」給大林慈濟醫院,並於2013年榮獲首屆「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
2010年4月第18屆HPH國際研討會辦理時成立了HPH國際網絡下「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Task Force on HPH and Environment,以下簡稱TF)」,期望結合HPH國際網絡、國際無害醫療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以下簡稱HCWH及臺灣的力量,共同推動醫療院所之環境永續行動,將健康照護部門由資源高度耗用者反轉為環境保護者。
因肯定臺灣對於低碳醫療照護的努力,HCWH大會決議於臺灣舉辦「2017 年亞洲區綠色醫院論壇(Green Hospitals Asia Conference 2017)」,並由慈濟醫療法人籌辦。2017年10月20日~21 日於國民健康署指導下,由臺灣健康醫院學會、慈濟醫療法人及 HCWH 主辦「亞洲綠色醫院國際研討會」,分別展開「2017 年亞洲區綠色醫院論壇」及「2017 年健康促進與照護機構國際研討會」,並針對國際研討會主題「打造低碳的醫療照護」及「許一個健康的未來–健康醫院之發展」進行經驗交流分享,兩日共有10個國家及近600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健康促進推動人員參與,期待全球邁向健康的願景。
維持醫療單位運作需耗費較大能源,節能減碳本來就是醫療場所該做的工作。慈濟各院均以環保為基礎,每位同仁日日投入節能減碳,軟硬體全面落實。在慈濟醫院,有大到整體性硬體設備節能考量設計,但也有細緻到日常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卻能夠日積月累地呈現出節約能源的效果。
其實每家慈濟醫院,從內到外都是綠色建築的具體實踐。醫院外的地面是清一色的連鎖磚,不僅讓土地能夠呼吸,每次大雨過後,地面上鮮少積水。在院內有各種省電、省水的裝置,像中水回收設備,將收集的雨水、廢水等次用於馬桶沖水、園藝澆水,每年省下可觀的水費;還有徹底的垃圾分類,甚至做到垃圾前分類,盡量將垃圾的產量降低。
在各家慈濟醫院的餐廳旁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洗碗區,原來同仁都養成了隨身攜帶環保餐具的習慣,到餐廳用餐後可以隨即把碗筷洗淨,衛生又環保;而在病房區的病人用餐,醫院也是一律提供環保餐具,更鼓勵病人自行準備環保餐具。
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大規模飼養動物所造成的二氧化碳量非常地驚人,甚至有國家考慮依飼養牛隻的排氣量來課稅,以降低甲烷排放而造成的溫室效應。慈濟各院全面推動素食,包括病房訂餐、外包餐飲與便利商店等也都是販賣素食,不僅有益健康,也是心靈環保的落實。慈濟的醫療環保,獨步全球,在臺灣也到衛福部及環保署肯定。
為守護生命,守護地球,醫院的影像檢查全面電子化,如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皆以電子影像傳輸系統。在無紙化病歷推動上,病歷、醫囑、護囑、檢查系統逐年電子化,並將電子病歷系統結合電子簽章,做到安全層層把關,提供更有效率的醫療資訊服務。未來慈濟醫療將持續努力落實資安管理系統,朝向建構完整電子病歷、全面電子化的國際典範醫院邁進。
慈濟醫院的醫護同仁不僅參與病人居家的往診,即時的給予病痛的減輕,更進一步協助居家的關懷,幫忙打掃、整理環境,讓他們能夠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而我們更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不僅在臺灣參與義診活動,更參與海外的義診,從斯里蘭卡、印尼、菲律賓到大陸,實地到醫療與物資困乏的地方給予最真摯的援助,同時也在院內發起各項募款活動,讓同仁在發揮專業以外,更能培養一分付出的歡喜心。
在社區方面,我們有各類健康促進的團體經營,並透過篩檢來提高疾病發現的效果。同時為了提供連續性的照顧,與地方的診所、社會服務團體合作,共同建構完整的照顧網絡。而對於同仁,我們深信有快樂的同仁才有好的服務品質。其實,在醫院服務的人,卻有可能是最不容易從事健康行為的一群。透過硬體的建置、運動性團體的經營、院內多頻道播放系統的傳播,期待醫護同仁都能成為健康的典範,不僅從事專業的醫療服務,並且身行合一,透過本身健康的形象來影響病人。
惟有從六大面向,全方位推動並落實健康促進,才是回歸到醫療本質,真正是健康促進醫院。而且,只要同仁都能了解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投入推動,其實最有福氣的就是我們的同仁!慈濟醫療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的成果,短短幾年就獲得國際肯定,健康促進醫院的推動,讓院內同仁健康、病人健康、環境怡人、社區民眾也健康。人人身心靈健康,人間從此更美好。
 
永續發展目標
 
慈濟醫療法人於2019年7月完成第一本「永續報告書」與其專屬網頁設計,並獲得2019臺灣企業永續獎頒發三項大獎:「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績優獎、「企業最佳單項績效」社會共融獎、「企業永續報告書獎」金獎。所有大眾都可從專屬網站(http://www.tzuchi.com.tw/CSR)下載本報告書。
慈濟醫療志業始自1972年證嚴上人於慈善工作推動中有感於「貧由病起,病由貧生」,遂於花蓮市仁愛街成立「慈濟功德會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並於花東偏鄉義診往診,14年間免費施醫醫藥,嘉惠超過14萬人次。自1986年匯聚臺灣大眾愛心而建成的花蓮慈濟醫院啟用之後,慈濟於全臺逐步設立七家慈濟醫院,建構愛的醫療網。慈濟醫療肩負社會責任,遂出版「社會責任暨永續報告書」,讓大眾更了解慈濟醫療志業努力的成果及永續發展之方向。
2019年永續報告書彙整了2016到2018年間,六家慈濟醫院與斗六門診部(2019.1.5升格為斗六慈濟醫院)共同努力的成果。海外各機構對於慈濟醫院能做到全院推動素食、環保資源回收、設立太陽能發電路燈,鼓勵同仁騎腳踏車代步、組織運動社團、院慶路跑活動等等,都非常讚許。慈濟醫療是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做骨架,把醫院的發展架在其上。
2019年慈濟醫療永續報告書獲得評審團高度肯定,榮獲醫院類組「企業永續報告金獎」之殊榮。報告書以「醫院經營與發展」、「誠信道德」、「危機應變與持續營運」、「醫療專業品質」、「醫病關係」、「醫學教育訓練」及「慈善醫療與社會援助」等7項重大主題作為主軸,說明慈濟醫療的經營理念、策略與近三年成果。這些成果彰顯慈濟醫療在回應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八項目標之具體作為,包括:(1)消除貧窮、(3)健康與福祉、(4)教育品質、(5)性別平等、(8)就業與經濟成長、(13)氣候行動、(16)和平與正義制度、(17)全球夥伴。
在非營利組織及國營事業類組更獲得「社會共融獎」第一名的肯定。2016年~2018年成果包含投入醫療救濟、社區醫療服務及社會服務等事項總計受惠人次約591萬人次;承擔健保8個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巡迴醫療服務5萬5千人次;國內偏鄉義診442場次,投入1萬人次,服務3萬人次,社區到宅往診服務投入1萬人次,服務5千人次,成效卓著。「慈善」是慈濟創院的初心,關懷弱勢,從急難救助、長期扶困,到居家關懷與往診,並配合國際慈濟人醫會,提供海內外災難緊急醫療及義診。
此外,慈濟醫療法人將永續性策略整合於志業經營理念中,殊堪國內大學及醫院典範而獲得第三項大獎「臺灣永續企業績優獎」肯定。2016至2018年,慈濟醫療在此項目之成果包含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3項銅獎及1項銀獎殊榮,並獲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等共35項獎項。研究創新方面,取得26件專利,其中4項獲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頒發國家新創獎肯定;7項創新研發技術轉移給生技產業帶動醫療健康科技產業發展;5項專利授權給生技產業,將研發成果實質幫助病人。每年投入醫療救濟、社區醫療服務及社會服務等事項,占醫療收入結餘比率超過25%,2018年甚至達到48%。此外,慈濟醫療亦積極推動節能計畫與低碳飲食,減少10,692公噸CO2溫室氣體排放。
 
醫療人文典範  展望幸福願景
 
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在慈濟醫療的具體實踐,就是「以慈悲心照護,以歡喜心給予」,營造出慈濟溫暖的醫療人文。基於這樣的理念,成立55周年的慈濟,在全球慈濟人及善心人士的護持下,在臺灣與海外組建出相當多數量的醫療服務基地。
至今(2020年),慈濟在臺灣的醫療網包括花蓮、玉里、關山、大林、臺北、臺中及斗六等七家醫院,在嘉義另有一家診所。2020年10月27日,慈濟醫療體系第一家中醫醫院也在苗栗縣三義鄉慈濟園區開工動土,預定2023年完工營運,將提供慢性病診療、中醫調養、長期照顧及樂活養生等醫療健康服務。
慈濟在海外也有不少義診據點、診所及醫院,包含美國南加州的洛杉磯慈濟義診中心、阿罕布拉(Alhambra)佛教慈濟醫療中心、愛滿地(El Monte)慈濟社區門診中心、夏威夷慈濟義診中心,美國紐約分會與艾姆赫斯特醫院(Elmhurst Hospital)合辦健康門診中心;菲律賓有慈濟眼科中心,馬來西亞有三家免費照護腎友的洗腎中心(檳城慈濟洗腎中心、北海慈濟洗腎中心、吉打慈濟洗腎中心),以及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巴生慈濟義診中心;橫跨歐亞兩洲的土耳其也已設立慈濟義診中心。
在二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印尼,慈濟在整頓紅溪河後興建金卡蓮大愛村,在大愛村中成立大愛義診中心,2008年改制為「印尼慈濟大愛醫院」,2017年2月5日獲准升級為C類型醫院,提供內科、外科、兒科及婦產科服務。印尼興建中的慈濟綜合醫院,目標是成為印尼第一家可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在籌備期間曾多次參訪臺灣的慈濟醫院,希望將慈濟醫療人文複製到印尼慈濟醫院。在大陸蘇州設立慈濟門診部,守護民眾的健康。新加坡人醫會也成立了福慧健檢暨義診中心,深入社區,照護弱勢貧病民眾。
慈濟醫療志業立足臺灣,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五全照護」,希望將醫療人文愛灑全球,成為國際醫療人文典範。慈濟醫療志業將以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為標竿,向「成為專業與人文最優質之國際化醫療體系,貢獻人類,愛護地球」的願景邁進。
 
 

Discover more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