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科學的終極典範: 佛法真面目

· 白象文化
5.0
1 review
Ebook
24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結合物理學專業與學佛心得,以科學語言詮釋佛法,白話易懂,茅塞頓開。
科學只揭開宇宙冰山一角,佛法還可以做為指引科學發展的明燈。
◎佛經解釋看不懂?很正常!用文字、名相來譬喻佛法,只會陷入五里迷霧。

闡明佛法不離文字,而文字受當代文化背景與知識的限制,因而歷代祖師或古代大德所使用的一些語言及名相,令現代人難以親近與理解。

而近人在闡釋佛經或古德的著作時,因為循古,也經常拘泥於文義的解釋,同樣難以讓人了解佛法的真義。

要讓一般大眾了解佛法,接受佛法,一定要將「佛法的詮釋現代化」,也就是要使用這個時代的語言,特別是科學的語言,否則佛法會趨於沒落。

本書以相對論、量子物理、分子生物學與數學,闡明佛法的宇宙觀、人生觀、生命觀,以及佛法的特質與人類文化的比較,利用尖端的科學觀念闡明佛法的奧旨,令人豁然開朗。

目前科學界已開始印證佛法的真理性,本書介紹一般人當知的佛法大要,再以系統的科學方法一一解析,讓讀者在建立佛法正確概念的同時,也能深切理解佛法的真實義,因而直驅宇宙的究竟與真相。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蘇懿賢
東海大學應物系退休副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系學士、碩士與博士。
生命之旅三部曲:
少年時代醉心於文學,這是感性之旅。
高中至大學時期熱衷於科學,這是理性/知性之旅。
大學畢業後迄今,獨鍾情於佛法,這是覺性之旅。
然後方知感性、理性與覺性都同一性。
最純淨的感性/感情是慈悲,
最究竟的理性/理智是般若,
所以悲智菩提皆同一體。
深深覺得「佛法詮釋」的典範要改變,
才能應付現代人的需求,
故發心要以科學的語言、知識與模式來詮釋佛法,
弘揚佛法。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