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探案實錄(元凶系列):觀塘徙置區浴血記(繁體字)

· ABCNETWORK
Ebook
4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觀塘徙置區浴血記】

手刃表嫂 擲斃表姪 瘋狂殺戮 同歸於盡


日期:1963年12月24日

標題:觀塘徙置區浴血記

https://www.facebook.com/frogwong123/videos/oa.723791691309420/10157756811122281/?type=3

https://akoe123.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html

地點:觀塘徙置區J座四樓360室

人物:黃明 (23歲)、許碧蘭 (23歲)、陳永昌 (24歲)、陳漢盛 (八個月大)、陳漢義 (5歲)

案情:癡漢黃明求愛不遂,斬死有夫之婦許碧蘭,再將其兩名兒子拋落街,自己再跳樓身亡,釀成三死一傷。




六十年代的觀塘徙置區,俗稱「雞寮」,是香港最早興建的徙置區之一,共有24座七層高的徙置大廈,今天已改建成翠屏邨。

住在裏面的,都是勞苦大眾,單位非常狹窄,煮食在屋外,浴室廁所亦是公用,設有公用水喉房給居民洗衣服,天台作學校及社區活動之用。


幾十年前的一個聖誕前夕,徙置區發生了一樁慘劇,可説是當年貧民社區中,最大的血案之一。


《一幕一驚心》

1963年12月24日,早上十時許。

觀塘徙置區J座地下25號的「劉合記紙紮店」,老闆劉樂,人稱老劉,他剛開門營業不久,正在店內一邊聆聽着收音機,一邊翻閲報紙。

突聞店外「砰」的一聲…

老劉急忙衝出查看,見有一名年約幾歲的男童,掉在清潔工人盛載垃圾用的竹籮內,昏迷不醒,頭部有血漬,老劉估計一定是小孩子貪玩,不慎從高處墮下,立即召來附近街坊施救援,並吩咐店內夥計報警救助。

在救護人員來之前,他一直看守着這名小孩,也為其感到難受。


不料幾分鐘後,「砰!」…

老劉又聽到背後傳來第二次聲音較大的擲地聲,並感覺褲腳上似有東西沾着,富人生閲歷的老劉,不會不懂什麼是「空中飛人」(墮樓事件)。

已感不妙,驟然低首一看,褲腳沾著的不是什麼,竟是血漿與碎肉,雖然極不願意,他仍大着膽子,回頭一看,不得了…

赫見一個血肉模糊的嬰孩,倒在水渠邊,因為頭部撞到渠邊爆開,腦漿四濺,但四肢尚算完整,老劉垂下眼簾,不欲再睹慘境,然而… 「砰!」第三次擲地之聲,也是最響亮的一次。

老劉還未能回神過來,張眼一望,只見一名男子,倒在血泊中,位置是嬰屍數尺之距,男子在地上掙扎了幾下,死前目不轉睛地瞪著嬰屍,之後伏地,吐血而亡,七孔鮮血直流不息…


此時大量居民坊衆湧至,包圍觀看,情況極為混亂,身為第一目擊者的老劉,被一幕幕驚心場面嚇至不能言語,悄悄地的回到店內,呆坐椅子上,木無表情。


「救命呀!有人死了!快去報警,快去報警!」老劉被突如其來的叫喊聲喚醒了。

一名女子歇斯底里的大叫着:「有人死了!」

老劉起初還以為,有人因看見倒在街上的兩個血淋淋屍體而恐慌狂叫,事後才得知原來J座樓上也有人死了。

這名叫喊的婦人名謝翠蓮,36歲,住同座四樓362室,她説鄰居360室的阿蘭被人斬死了,滿身鮮血,伏屍在樓上走廊中⋯


老劉才剛剛體驗了兩具墮樓的血淋淋屍首,驚魂未定之際,卻又傳來樓上亦死了人。

而狀甚失措的謝婦,是樓上單位兇案的目擊者,驚惶中跑到街上,即目睹到兩具更可怖的屍體。

這兩個人,可謂倒楣透頂。


觀塘徙置區內,平安夜之日,其實一點也不平安。


未幾,整個觀塘徙置區都起哄了,大量居民擁至圍觀,情況相當混亂。

十時四十分左右,大隊警方人員趕到現場維持秩序,並展開調查,救護員亦相繼到達,證實墮樓男子與嬰兒早已斃命,無需送院,待「黑箱車」前來運走。

而較早時墮樓的男孩,因跌下時被三樓的晾衣架擋了一下,衝力大減,之後再跌入街上的竹籮內,只受了傷,沒有生命危險,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理。


《大肆殺戮  目擊者衆》

警方動員去到涉事的四樓察查,見有一個滿身傷痕的婦人仰臥於360室門外走廊,雙眼圓瞪,明顯死亡,地上充斥大量血漬,她身旁有一條孭帶,與及一對嬰兒鞋,都被鮮血染得通紅,而走廊攔杆的石躉上留有幾個血手印,觸目驚心。

進入室內查看,屋內凌亂不堪,似曾發生激烈惡鬥,床上也有血漬和一撮頭髮,頭皮和血肉相連,估計是女死者遇害期間被兇徒用力扯下的,可見逞兇者何其殘暴!


慘劇發生前後,在場目擊者不下十人,第一個目睹的是住在鄰壁362室的謝婦,她猶有餘悸,哭着的對警方説:「因為鄰居關係,我跟女死者是相熟的,她性格隨和,人品又好,大家都叫她做阿蘭。」

「她跟丈夫與兩名兒子,居住在這裏已有一年多,丈夫姓陳,現還在上班中,若他回來知道慘劇,肯定很淒涼的啊!你説怎麼辦!?」謝婦激動了,邊説邊哭。

另一目擊者插口:「兇手叫阿明!我們都知道此人,他是戶主陳先生的同鄉表兄弟⋯」

「這個人名聲很差,有黑社會背景,今次慘劇相信是涉及男女關係而引起⋯」


這時,謝婦的情緒穩下來,慢慢説出案發前後經過:「上午九時一刻左右,我在走廊碰上阿蘭,她剛在街市賣菜回來,身後孭着幼子,手中則緊握大兒子,而阿明就鬼鬼祟祟的尾隨着她,看來阿蘭還未察覺有人在後跟蹤,當他突然現身在前,她愕然一怔,跟對方在走廊談了一會,之後便一同進入了360室…」

十分鐘後,室內傳出激烈爭吵聲,謝婦好奇之下,將耳朵貼近360室門外,聽到如下對話:


男:「我對你一往情深,你不會不知,跟那個『肺癆鬼』離婚吧!不要和這種沒錢又沒用的傢伙在一起,嫁給我吧!我們可在別處重新開始…」

女:「不可能的!我們從前的事已經煙消雲散,現在要我背夫私奔,辦不到!我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的,請你不要強人所難。」

男:「大的留給『肺癆鬼』,小的跟我!」

女:「求求你不要這樣!兩個都是我的孩子,我不會讓這個家庭破裂!」

男:「哼!那個小的分明就是我的骨肉,我看你還是不要自欺欺人…」

女:「阿明,你不要亂説!做過什麼我自己最清楚,總之要我跟你走

一萬個不得!」

男:「你肯定?就是不依的嗎?」

女:「不!」

男:「最後警告,答應抑或不答應?」

女:「答案是不!」

男:「你這個不懂死活的臭婆娘!我兇起來比任何人都狠,不會令你好受的!」


室內傳出慘叫聲,謝婦甚驚,退後幾步…

未幾,出現了第二次慘叫,更為淒厲,並夾雜孩子的驚叫和哭泣聲。

謝婦更顯惶恐,移步至自己家中門前。

此時,阿蘭突然從室內奪門而出,滿身鮮血,跌跌撞撞的用手扶着走廊欄杆,並向街外大呼救命,可惜已經氣若游絲,最後不支倒地,伏在甬道上,背上還孭著的幼兒,正在哇哇哭叫。

謝婦見狀立即直奔街上,高聲呼叫。


其中一名鄰居也説:「聽到有人呼救,我和另外兩户人家亦立即跑出察看,只見阿蘭已俯伏在地,彷如血人,這時她的大兒子也從單位內跑了出來,呆望着受傷的母親,由於她奄奄一息,只能用手勢示意兒子快點逃走,當我們欲上前加以支援的時候,兇手突然惡巴巴的追了出來,手中仍拿著染血的利刀,大家不敢妄動,見他把刀子擲在地上,走近孩子,一手揪起,二話不説就將孩子從走廊欄杆邊拋擲落街上!」

「大家齊聲驚呼,惜為時已晚,兇手並未罷休,把阿蘭背後的孭帶解開,抱走嬰孩直奔,我們緊隨在後,他迅速跑至大廈最高的七樓走廊,到614室門前,爬上欄杆,我們聲嘶力竭地喝止着,只見他仰望天空,喃喃自語,就在燃眉之間,嬰孩已被拋出,兇手回頭盯了我們一下,目露兇光,面呈死灰之色,自己亦縱身躍下…」


住在364室的「牛仔」,他是一名約12歲的男童,更顯得憂傷戚戚。

因他跟第一個被拋落街上的男孩是好朋友,經常結伴在走廊中玩耍,他回憶起阿蘭被襲後的情況:

「見滿身鮮血的蘭姨伏在走廊中,不能動彈,當兇手抱著嬰孩跑了之後,她仍記掛着被擲下街去的『大B』(阿蘭的長子),曾用力攀扶著欄杆站了起來,向街心望了一眼,之後才告倒地,欄杆石躉上留下了幾個血手印,非常恐怖…」


聽到這裏,案情的經過已有基本輪廓,但其中關鍵人物,即女死者的丈夫,尚未露面。

由於當年資訊流通並不發達,他未能及時知悉家中已慘逢巨變,當下班回來時,驚見徙置區J座周遭擠滿圍觀市民,情況混亂,及後方知妻死家破,情緒頃刻崩潰,痛哭失聲,極其淒涼。


其時,幾具血淋淋的屍體尚未移走,各自用白布覆蓋。

阿蘭的丈夫確認了三名死者,分別是其妻許碧蘭,23歲;幼子陳漢盛,八個月大。

而𦘦禍兇徒,則是他的同鄉表弟黃明,23歲。

墮樓受傷的男孩是大兒子陳漢義,5歲,是慘劇唯一的倖存者。


阿蘭的丈夫名叫陳永昌,24歲,他們一家四口在1962年8月間遷入四樓360室。

兇徒黃明並不在單位內居住,可不時借故到訪吃飯,鄰居都熟悉他,對此人評價極差。


《血腥結局  命運安排》

女死者丈夫阿昌,沉痛地向警方與記者,娓娓道出事情的前因。

他是海豐人,來港已有十多年,1957年在港島北角一家塑膠廠工作時,與死者阿蘭因同事關係認識,她是潮州人,尚有兄弟姊妹和父母在大陸鄉間,多年前隻身由大陸來港,投靠表叔。

1958年,阿昌的表弟阿明在鄉間活不下去,從水道偷渡來港,他不是不想找表兄阿昌,只是沒有地址,苦無覓處。

其後他在九龍一間紗廠工作,而阿昌簡直忘記了有這麼一位表親,直至一天,緣份安排了他們在街上重逢,彼此大喜,用鄉音交談,非常親切,更交換電話地址,自此時有往來。

透過阿昌,阿明認識了阿蘭,由於她頗具姿色,對人亦溫柔體貼,令兩名男人都向她展開熱烈追求。

但阿蘭芳心傾向於阿昌,最終情投意合,不久便宣佈結婚,夫婦倆起初定居於青山道,之後搬到衞民村第六區14號A,生活美滿愉快,翌年就生了第一個兒子,取名漢義。


而阿明,對於心愛的女人,變成自己的表嫂,心有不甘。

1961年初,他因工作散漫,被紗廠老闆開除,惟阿昌是熱心之人,見表弟生活潦倒,不禁義形於色,招呼他在家中作客,供食供宿,妻子阿蘭對此不表反對。

同年四月,阿昌不幸患上肺癆,需要入院留醫,家中只剩下妻子和剛懂走路的兒子漢義,經濟支柱頓時失去,阿蘭唯有替人編織絨綫或車衣,生活勉強維持。


這段日子,阿明對阿蘭大表殷勤,不僅在家務上盡力協助,甚至向人家借錢,替她解決經濟上的困難。


1962年2月,經過九個多月的療養,阿昌康復出院。

可是,當他一回到家,便從街坊口中,聽到不少關於妻子的閑言閑話,什麼「行為曖昧」、「同誰一床」諸如此類的説話,蜚短流長的傳到阿昌耳中,他憤然向妻子興問罪之師,阿蘭直認與阿明的感情很好,但沒有做出越軌行為。


夫婦為此曾打架爭吵,婚姻幾近破裂。

阿昌之後找阿明對質,後者竟直認已經深愛表嫂,不能失掉她,阿昌大怒,斥其無恥,並下逐客令,阿明願意離開,但表明會再回來找他們麻煩。

此後,夫婦二人的感情亮起了紅燈,貌合神離。

時間久了,阿蘭54歲的契爺吳輝看得不耐煩,願意出手調解,可幸夫婦最終和好如初,之後更誕下幼兒漢盛。


1962年中,阿昌找到了新工作,在茶果嶺療養院充任雜工,後升職為管房,月薪180元,家境開始較為寛裕。

同年8月,在朋友幫助下,遷入觀塘徙置區J座,經過多番折騰,四口之家總算安逸起來。

然而,命運早已安排,結局卻何其血腥。


1963年十月某天,阿明突然找上門,在阿昌面前裝出君子風度,而且一再向表兄鄭重道歉。

既然知錯能改,又在表親份上,阿昌也沒理拒人於千里,表示可以原諒他,前事不記,還留他在家中晚飯。


可是第二天,阿明便露出狐狸尾巴。

他一連四天,趁阿昌上班之時,到來陳家,對阿蘭施行威逼利誘,説會讓她得到幸福、快樂,而這些是阿昌所辦不得到的,又謂自己是某黑社會的小頭目,有財有勢,命她立即跟阿昌離婚並改嫁他,若不依順,一家四口都要陪葬,兩名小孩也絕不姑息。


阿蘭被這嚇愕了,稍後將實情告知丈夫,阿昌亦認為事態嚴重,決定報警求助。

警方把阿明揪來,申誡一番,警告他以後不許再苦纏有夫之婦,否則控以恐嚇罪名。

之後一段時間,阿明果然未有再露面,夫婦倆才稍覺安心。


12月初,阿昌任職的療養院需要調至夜班工作,他又擔起來了,恐怕阿明又會借機前來糾纏,於是一家便決定搬到柴灣,即阿蘭的契爺吳輝那邊家中暫住。


但「冤鬼」阿明就此罷休?當然不會。

他竟找到柴灣來,一次給吳輝碰過正着,吳某也是「江湖中人」,兩人交鋒大打出手,雖然黃明最終被兇走了,但相信麻煩仍在後頭。


這樣,阿昌一家四口在吳某那邊,又住了兩個星期。

12月20日晚,阿昌飯後有點抱怨,説每天上班的路程,由柴灣至茶果嶺很不方便,也感吃力。

身為妻子的阿蘭,體諒丈夫的勞累,表示可以搬返觀塘徙置區居住,而兩天後的22日 (農曆11月初七) ,正是冬至,也應該在自己的家中過節,契爺吳某聽後大表反對,且極力挽留,惟他們仍堅持回去。


結果四天後的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觀塘徙置區便上演一幕,三死一傷的慘烈大血案。


阿明、阿蘭和阿昌,三名悲劇主角。

兩個以血收場,還害及無辜幼兒之性命,令人唏噓。

另外一個活着的,跟倖存兒子相依為伴,在人生長路漫漫走,情何以堪?


偏激的阿明,為了追求不倫之愛,竟有「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想法,可説愚昧。

矛盾的阿蘭,周旋於兩男之間,可能出於環境所迫,但她要為慘劇負上責任嗎?

可憐的阿昌,一切處於被動,無奈地接受殘酷與無情的命運安排。


Discover more

About the author

 山寨行動組成員


重案組黃sir

因工作關係,經常接觸各式各樣罪案,他認為罪案反映社會現況,為此寫了一系列重案實錄,填補歷史空白。


元方

奇案迷,主修鋼琴演奏,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皇家音樂學院(ARCT),英國聖三一音樂學院院士(FTCL),是新一代奇案作家。


豹魁

《奇案迷會MCFC》及《山寨探案實錄》創辦人。

案件海報設計天才,同時是進出凶案現場拍攝的武將。


Pat Tang

資深奇案迷,《山寨探案實錄》視像版御用聲演女優,不時走訪案發現場,全程投入,心繫奇案。


Mag Mag Cheung

公關達人,廣交人脈,飲食專家。

由於喜愛靈異故事及奇案,加入《山寨探案實錄》後凝聚維繫各界奇案粉絲,不遺餘力。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