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2022/10月號 361期

·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书
140

关于此电子书

本期主題:古今之變/辯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

------

《典藏》自1992年10月成立創刊號,隨著社會時空變遷,2000年4月分刊為《古美術》與《今藝術》兩本雜誌,各自側重於傳統古典和當代浪潮面向。典藏的分刊,除了反映當時藝術市場的變化,同時也可看見藝術收藏與創作發展的分路而行。在這各自發展的20多年間,儘管在當代藝術創作中仍可看見傳統的轉換與思考,但兩者間彼此難以理解與隱然的隔閡與衝突,乃至於對水墨、書法等創作邊緣化的擔憂,或將「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視為是「跨界對談」,都令我們不禁思考:如果藝術的發展是奠基於過往,並隨著時代變遷而轉變,那麼,我們對傳統媒材(無論是書畫、篆刻等)的運用與創作,理當不僅止於技藝的留存與運用。那麼,它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是什麼?「傳統」與「當代藝術」兩者間的鴻溝又是什麼?在所謂「當代水墨」的市場熱潮後,什麼是我們可以積澱下來並向前開展的可能?(文/朱貽安)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10 泥古,識今|藍玉琦


◎ Note 藝文

16 藝訊板塊|編輯部


◎ Special Report 專題

20 古今之變/辯──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編輯部

22 非關傳統與當代,展現時代態度的問題意識──典藏古今雜誌聯合座談|編輯部

37 回應「跳脫材料的水墨美學延續」|袁慧莉

38 水墨基礎養成的現況與困惑|胡以誠

39 由觀者的角度思考傳統水墨,還有創新|巫佩蓉

40 從古代經典看當今水墨名相的泥淖|趙宇脩

48 從許炯看中國美術史一百年來的詰問:我們「過去」了嗎?|賴毓芝


◎ Season 時令

56 重陽|江采蘋


◎ Exhibition 展覽

58 筆尖三絕──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三絕:中國繪畫的意象、詩文與書寫」展|林逸欣

64 正倉院寶物的季節──奈良國立博物館「第74回 正倉院展」|何玉新

72 崇威耀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武備展|葉舜瑜


◎ Connoisseurship 鑑賞

80 謎樣的〈鵲華秋色圖〉|劉墉

90 清代的潮牌──從舶來到外銷的廣琺瑯|周穎菁


◎ Hospital for Conservation文物醫院

98 天上真龍──清〈青玉交龍紐「壬子元旦之寶」印匣〉之修復與研究|黃齊成


◎ Keywords for Database 雲端關鍵字

106 食色性也──春畫/Shunga|朱子毓


◎ Calligraphy 書品

110 盡善盡美,登峰造極: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何炎泉


◎ Events 動態

116 老頑童劉墉,畫話童年的點點滴滴──大院子「劉墉─畫我童年」展|藍玉琦

120 藝術史夢幻新書出版──側寫《物見》的誕生及物件的閱讀者們|呂薔


◎ Auction 拍賣

126 佳士得香港2022秋拍預告──曾氏收藏中國古典家具11月上拍|佳士得香港

128 2022紐約亞洲藝術週秋拍預告|編輯部

129 典傳香江數十載──墨一閑藏中國藝術珍品11月欣呈倫敦邦瀚斯|編輯部

130 理念相契,四海同風──2022西泠春拍8.78億圓滿收官|西泠印社拍賣


◎ Calendar 展訊

132 本月展訊|編輯部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