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

· 政大出版社
Ebook
26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本書從現象學角度從事跨文化哲學的探索。現象學之父胡塞爾(E. Husserl, 1859-1938)沒有對任何東方哲學作過依於文本的內部討論,甚至曾說過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都並非真正意義下的哲學;但當胡塞爾從事各種具體現象學課題的研究之際,展示了一種開放的探討態度和嚴謹的研究方法,在德國內外鼓舞了幾代的追隨者,把現象學發展成一個跨語言、跨文化,和跨學科的學術運動。本書就是一方面嘗試運用現象學運動中幾位重要哲學家──胡塞爾、法國的梅洛龐蒂(M. Merleau-Ponty, 1908-1961)和捷克的柏托什卡(J. Patočka, 1907-1977)──提供的一些理論資源,重新理解中國道家哲學、儒家哲學,以及印度佛家哲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學說和方法論議題;另一方面,透過當代中國哲學家勞思光(1927-2012)的重要概念創新──「引導性哲學」和「自我轉化」概念,釐清當代西方哲學中「倫理學轉向」這一新發展趨向。這一雙向的閱讀和思考,體現的是哲學上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透過培育一種新的「文化肌膚」,即一種精神狀態和肉身部署,提升我們的肌膚對其他文化的文化敏感度,分享其文化觸覺,從而進入其他文化的文化世界,感受其他文化裏人們的心靈跳動,具體地勾畫出一條朝向建立跨文化現象學的道路。

About the author

劉國英 Lau, Kwok-ying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法國巴黎大學索爾邦學院哲學博士(1993),1995-2021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現為該系榮休教授。專研現象學、當代法國哲學及跨文化哲學。著有《永久和平的倡議者:康德作品選讀》(1999)、《Phenomenology and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Toward a New Cultural Flesh》(2016,獲美國現象學高等研究中心2019年度結書現象學著作獎)、《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2018),並編有英文現象學哲學論文集多種。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