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人: 世紀百強小說大系

· 一個人
ଇବୁକ୍
250
ପୃଷ୍ଠାଗୁଡ଼ିକ

ଏହି ଇବୁକ୍ ବିଷୟରେ

世紀百強中文小說之一。 

《原鄉人》是一篇台灣客家人作家鍾理和於1959年創作的短篇小說。與其1945年早期旅居大陸時期的《夾竹桃》中對中國理想的破滅,及返回台灣後1946年的散文《白薯的悲哀》中台灣意識的窘迫相對照,此在鍾理和於逝世前一年所創作的作品展現出作者少年時期對原鄉的憧憬與想像。

這部短篇小說描寫的是「我」如何決定前往中國的心路歷程。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就是青少年時代的鍾理和自己。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則是「我」周圍的老師、同事和幾個親人。書名「原鄉人」字面上就是「(來自)故鄉的人」,在書中作者給出的「原鄉」的定義最早是美濃鎮絕大多數客家人的祖籍廣東「梅縣」,以及因為面對日本殖民的反抗心理而產生尋求的文化和理想上的「中國」。

文章以第一人稱自敘的手法鋪陳主角的故事。起始先刻畫鶴佬人的經商手腕和日本人的無上權威,以此作為楔子來切入稍晚才進入主角童年世界的「原鄉人」。第二段則描述主角幼年的「原鄉人」老師讓主角開始了對「原鄉人」的探索。第三、四、五、六段敘述主角的父親、哥哥和日本人對「原鄉」各自有不同的描述,而在不同描述的激盪下,主角最終萌發出對「原鄉」的認同。文章通篇以「原鄉人」範疇的逐次擴大和主角對其漸進的了解貫穿全文,而在文末總結主角對「原鄉人」概念最後的詮釋:「我不是愛國主義者,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主角六歲時,他的第一位從原鄉渡海而來的「原鄉人」老師讓主角意識到,相較於鶴佬人和日本人,這個「原鄉人」和他有著較相似的同質性。而主角的奶奶則是笑著回答主角:「我們原來也是原鄉人;我們是由原鄉搬到這裡來的」。

而主角第二、三位「原鄉人」老師,他們的嗜食狗肉習慣又讓了主角意識到有一些「原鄉人」和他之間卻又有著不一樣。並且以此引出奶奶「我們可不是原鄉人呀!」、「我們都不住在原鄉了。」的回答。

奶奶的回答困惑著主角,但隨著主角生活經驗的累積,主角的「原鄉人」概念開始跟著質變而擴大。寧波、福州、溫州、江西人都進入了主角「原鄉人」的概念,都是「原鄉人」。至此,主角的「原鄉」概念從建立在第一位老師的「祖居地來的人」,擴展到整個大陸中國。「原鄉人」的印象從「和我們都一樣的人」,漫漫延伸到「也有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再進一步變成「不是很體面」,卻「神奇、聰明、有本事的人」。

隨著主角年事漸長,主角父親告知他:他們的原鄉叫「中國」,原鄉人叫做「中國人」。在進入小學後,主角開始接收了不同來源的「原鄉描述」。在日本老師的敘述下,這個原鄉叫作「支那」,是個「衰老破敗」、「卑鄙骯髒」的地方。而同時主角的父親也影響著主角的原鄉概念。主角的父親最初對「原鄉」有著強烈的關注和情感,一種混雜著「嘲笑、尊敬、嘆息」和「不滿、驕傲、傷感」的情感。在主角的父親回鄉祭祖、經商遇匪後,主角的父親對原鄉灰心了。主角的二哥則是對原鄉有著強烈的傾慕,也影響主角最深。僅管生活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也前往日本留學,但在日本和「原鄉」爆發戰爭後,主角的二哥選擇了前往原鄉。而主角在目睹日本人對戰爭勝利的欣喜、一位「唐山人」遭到日本人的懲戒後,加上對二哥的思念、對原鄉的傾慕,主角最後也邁向前往原鄉的路途。(維基百科)

ଲେଖକଙ୍କ ବିଷୟରେ

 鍾理和(1915年12月15日-1960年8月4日),筆名江流、里禾、鍾錚、鍾堅,臺灣客家籍作家。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阿里港支廳鹽埔區大路關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傳統的六堆之一)。1928年畢業於鹽埔公學校。有一同父異母弟為鍾浩東(原名鍾和鳴,鍾理和在其作品中皆以和鳴稱呼鍾浩東),鐘浩東擔任基隆中學校長時,因成立中國共產黨基隆中學支部,遭政府逮捕槍決。

鍾理和曾於1930年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今高雄市美濃區),經營笠山農場。後認識鍾台妹女士[1],1938年因與鍾台妹同姓結婚受阻,遂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1940年妻子前往滿洲,並且於瀋陽生下長子鍾鐵民。1941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1946年返台應聘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病中重訂書稿不輟。1954年,次子鍾立民病死。1956年,以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給的國父誕辰紀念獎。1960年於病中修改中篇小說《雨》時喀血而死,血濺書稿。被後人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生前曾與陳火泉、廖清秀、鍾肇政、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

(維基百科)

ଏହି ଇବୁକ୍‍କୁ ମୂଲ୍ୟାଙ୍କନ କରନ୍ତୁ

ଆପଣ କଣ ଭାବୁଛନ୍ତି ତାହା ଆମକୁ ଜଣାନ୍ତୁ।

ପଢ଼ିବା ପାଇଁ ତଥ୍ୟ

ସ୍ମାର୍ଟଫୋନ ଓ ଟାବଲେଟ
Google Play Books ଆପ୍କୁ, AndroidiPad/iPhone ପାଇଁ ଇନଷ୍ଟଲ୍ କରନ୍ତୁ। ଏହା ସ୍ଵଚାଳିତ ଭାବେ ଆପଣଙ୍କ ଆକାଉଣ୍ଟରେ ସିଙ୍କ ହୋ‍ଇଯିବ ଏବଂ ଆପଣ ଯେଉଁଠି ଥାଆନ୍ତୁ ନା କାହିଁକି ଆନଲାଇନ୍ କିମ୍ବା ଅଫଲାଇନ୍‍ରେ ପଢ଼ିବା ପାଇଁ ଅନୁମତି ଦେବ।
ଲାପଟପ ଓ କମ୍ପ୍ୟୁଟର
ନିଜର କମ୍ପ୍ୟୁଟର୍‍ରେ ଥିବା ୱେବ୍ ବ୍ରାଉଜର୍‍କୁ ବ୍ୟବହାର କରି Google Playରୁ କିଣିଥିବା ଅଡିଓବୁକ୍‍କୁ ଆପଣ ଶୁଣିପାରିବେ।
ଇ-ରିଡର୍ ଓ ଅନ୍ୟ ଡିଭାଇସ୍‍ଗୁଡ଼ିକ
Kobo eReaders ପରି e-ink ଡିଭାଇସଗୁଡ଼ିକରେ ପଢ଼ିବା ପାଇଁ, ଆପଣଙ୍କୁ ଏକ ଫାଇଲ ଡାଉନଲୋଡ କରି ଏହାକୁ ଆପଣଙ୍କ ଡିଭାଇସକୁ ଟ୍ରାନ୍ସଫର କରିବାକୁ ହେବ। ସମର୍ଥିତ eReadersକୁ ଫାଇଲଗୁଡ଼ିକ ଟ୍ରାନ୍ସଫର କରିବା ପାଇଁ ସହାୟତା କେନ୍ଦ୍ରରେ ଥିବା ସବିଶେଷ ନିର୍ଦ୍ଦେଶାବଳୀକୁ ଅନୁସରଣ କରନ୍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