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2000年人類精神生活全史

· 貓頭鷹
5.0
3 reviews
Ebook
60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瘋癲」一直都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

?

任何想去看(或已看過)精神科醫師的人都該讀一讀。

——德克.威特恩伯恩╱《亦藥亦毒》作者


◆繼傅柯《古典時代瘋狂史》以來最重要的精神醫學史著作

◆當代精神醫學史權威,完整梳理古今瘋癲的理論與治療

◆史詩級巨著,集結五十年來最新研究成果

◆從歷史脈絡檢視前人說法,提供更深度的辯證思考基礎

◆本書入圍2016年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

◆收錄172張珍貴歷史插圖、照片


瘋癲,今日稱為精神疾病。

它象徵社會中的失序,代表群體中的異常。

今日我們如此恐懼瘋癲的出現,

但回溯歷史,它早已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沒有人可以像史考爾一般,將精神醫學史寫得如此華麗,能同時吸引一般讀者與學界人士,這是近二十年來最用心的一本書。

——大衛.希利(David Healy)╱班戈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本書從聖經時代討論到現代醫學,借鏡2000年精神疾病史,將和讀者一同思考:

*一個人是瘋了,還是怪異?日常生活中那條線如何劃定?

*「瘋了」是醫學問題?社會問題?抑或是時代問題?

*現代精神病患的平均壽命只減不增,醫學治療為何陷入困境?

*面對這「最痛苦的孤獨」,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診斷與治療,與其說是信任科學,不如說是信心多一些


今日我們遭遇精神疾病的困擾,通常會選擇找醫生拿藥。但開藥等同於科學方法嗎?事實上,對於大多數的精神疾病病因,人類仍然是一無所知。而且許多精神藥物其實不怎麼有效,卻成為消耗量最大的藥品。


當隨時代演進,精神疾病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減不增。要如何驗證醫生的診斷?治療的成效怎樣追蹤?因精神疾患受苦的人有其他選擇嗎?這些問題持續在眾人心中盤桓不去,成為精神醫學、藥物使用等面向不斷反覆思辨的命題。


本書作者提出,現代藥物革新還無法真正有助於精神醫學的發展。且精神科醫師如果只是執著在「大腦」找尋答案,恐怕也無法突破困境。其實大眾認知、人際關係等社會脈絡仍是無法忽視的重要環節。一度被揚棄的心理學,以及對社會環境的理解,都應當納入精神治療與理解的一環,社會政策的轉變才是讓精神病院淨空的良方。而我們的今日與未來部分都由過去所組成,回溯「瘋癲」的歷史,便是尋找答案的一種方式。


200年的精神醫學史,如何治療我們?


19世紀,隨微生物的發現,以科學佐證的醫學開始建立起專業地位,醫師在社會上獲得名聲。但難以確定診斷與療效的精神醫學,則長期處於尷尬地位,只能努力與其他醫學發展接軌。當19世紀末精神醫學專科確立後,生物性治療(投藥、開刀)也順理成章變為主流。不過,直到20世紀,其診斷的精確性仍備受質疑,於是美國有《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作為判斷的基準,不但在醫界受到重視,也在大眾心中留下印象,更成為保險業的給付標準。


但,這200年來也不全由生物性治療當家作主,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雖然盛行的地區有限,時間也不長,卻對社會大眾影響深遠。只是當他們拒絕將病人標籤化之後,卻也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問世之際,被排拒於專業之外。到了20世紀後半,以大腦為醫治對象的生物精神醫學又重回主場。


2000年的精神生活史,怎樣定義瘋癲?


隨時代變遷,在不同社會中,瘋癲有不同定義,正常與瘋癲的界線也非固定。瘋癲早在聖經時代就有記載,當時瘋癲被視為神的懲罰。古希臘時期則由體液說來解讀瘋癲的成因與治療。中世紀則將瘋癲看成人類墮落的結果。進入工業化時代,現代文明的墮落成為另一種解釋因素。


19世紀以前,「瘋癲之人」還能在原有社群裡生活,但啟蒙時代後,國家權威與資本理性,將瘋癲隔絕於文明社會之外。當這些瘋癲之人被關入專屬機構,人人都開始害怕受其有形或無形(家族名聲)的傷害,更擔憂自己被歸類於瘋癲的一員。而這類以收容機構解決精神病人問題的大監禁現象,更延續了一世紀之久,及於二十世紀末及今日的你我。且為了對抗瘋癲,在漫長歷史中更有過無數嘗試:驅魔、催眠、電擊、道德療法,甚至直到上世紀中還存在的開顱手術。


這段看似瘋狂的瘋癲治療史,卻說明了一件事:瘋癲從來不只與大腦有關,也無法只靠大腦解決。它是社會所形塑與定義,是文明社會的一部分。人類的藝術創作、情感憂慮,有時與瘋癲只有一線之隔。


為精神醫學困境尋找答案


作者史考爾是精神醫學史的殿堂級人物,此為其畢生研究之成果。相較於過去以歐美為主的近代精神醫學史研究,史考爾將本書討論的時間跨度往前拉到聖經時代,更將案例擴及中國、印度等歐美以外地區。他以幽默華麗的詞藻,充滿想像力與創意的解說,分析討論數十年來精神醫學史領域的關鍵問題:從古至今精神疾病與社會的關係、近代機構安置與藥物使用、精神醫學的現況與未來。這本2000年的瘋癲文明史,將帶領讀者認識這段和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歷史,也意圖從中為陷入困境的精神醫學找到答案。


【專業推薦】


任何想去看精神科醫師的人都該讀一讀。

——德克.威特恩伯恩╱小說家、劇作家


沒有其他人可以把這類書寫得如此華麗,同時吸引一般讀者與學界人士。近二十年來最用心的一本書。

——大衛.希利(David Healy)╱班戈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充滿了安德魯.史考的熱情與博學,文筆迷人又美麗。

——西爾維雅.娜薩(Sylvia Nasar)╱《美麗境界》的作者


引人入勝、學識淵博又極度發人深省……推薦給任何一位對於這個「最孤單的痛苦」有興趣的人。

——查爾斯.羅森伯(Charles Rosenberg)╱哈佛大學科學史教授


讓讀者深深著迷……由該領域大師所寫的引人注目的著作。

——威廉.拜努(William Bynum)╱倫敦大學學院醫學史榮譽教授


史詩級的學術著作……極富同情心又切中要點。

——伊蘭.修華特(Elaine Showalter)╱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




出版社 貓頭鷹 (城邦)?

Ratings and reviews

5.0
3 reviews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