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 第一位提出「多重迷走神經論」的大師之作!

· 柿子文化
5.0
2 reviews
Ebook
27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震撼醫學界的心理臨床醫療新觀點

認識「多重迷走神經」的必讀入門書

★醫學臨床醫師、心理諮商師、社工人員應該讀的書★

★了解創傷、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基礎法門★

★為創傷倖存者、照護者、臨床醫師提供具體療癒方向★


當《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於2011年出版時,它席捲了整個醫學界與治療界,將史蒂芬.W.波吉斯關於自律神經系統的見解,分享給了有興趣了解創傷、焦慮、憂鬱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大眾。這本書讓臨床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士能夠接觸並理解多迷走神經的觀點,為理解人類行為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見解。該觀點強調心理體驗與身體生理表現之間的重要聯繫。


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論」?

這是史蒂芬.W.波吉斯以達爾文演化論為基礎,再加上多年科學研究的佐證,於1994年所提出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個體會依據周遭環境安全與危險不同層度的覺知(稱為「神經覺 neuroception」),來啟動不同層次的自律神經系統,做為相對應的反應。


也就是利用迷走神經的感覺及動作神經分枝,來啟動社會互動系統功能,達到調節自主神經中副交感神經的活化,降低焦慮、害怕、退縮的行為,也增進溝通能力。


而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的說法:

「多重迷走神經論」讓我們對安全和危險的生物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基於我們自己身體的本能體驗與我們周圍人聲和臉孔之間的微妙相互作用。它解釋了為什麼一張和藹的面孔或舒緩的語調可以極大地改變我們的感受。它闡明了為什麼知道我們被生活中重要的人看到和聽到,會讓我們感到平靜和安全,以及為什麼被忽視或被忽視,會導致憤怒反應或精神崩潰。它幫助我們理解了為什麼與另一個人協調,可以讓我們擺脫混亂和恐懼的狀態。簡言之,波吉斯的理論讓我們超越了戰鬥/逃跑的影響,將社會關係置於我們對創傷的理解中。


指導臨床創傷治療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地圖

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將史蒂芬.W.波吉斯的「多重迷走神經論」做了全面的說解與分析,解釋了安全和互動是如何在生物學上編碼的,從而定義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多重迷走神經論」一經公布提出,立即震撼了醫學界。以前我們認為感覺失調所形成的行為表現,是因為大腦在各種感官的統合過程發生問題。因此,以醫師的角度來看,會從「認知層面」來切入,也就是先從檢查大腦著手。但根據波吉斯所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經論」可以發現,如果反過來先從「修復感覺失調」開始,或許就能改善因感覺失調所帶來的一連串問題。


也因為此理論的提出,之後的臨床治療模式發生了莫大變化,許多專業醫師或專家依據波吉斯的「多重迷走神經論」,針對創傷、壓力、情緒、疼痛、身體疾病等發展出各種療法,包括各類肢體運動、神經元的訓練、身體經驗創傷療法、感覺動作心理治療、安定舒適整合療法等。


當然,波吉斯在書中也有具體的療癒模式及方法,他透過「安全感」的核心特徵,提出了對聲音和臉部表情的關注,進而提出說話聲調、音樂、眼神等對患者的影響,並強調社會參與互動與依附的重要性,最後提出具體的建議。他的團隊更創建了「聽音計畫療程」,在對治自閉症患者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安全感是療癒的關鍵

史蒂芬.W.波吉斯在書中提到:「我的研究聚焦的概念是,透過共同調節達到的安全是人類的生物命令,如果沒有與另一個適當的哺乳類動物互動,我們無法存活。」可見,「安全感」與「社會參與互動」是多重迷走神經論的核心。


一旦我們知道特定的生理原則,就懂得如何使人平靜下來,儘管病患在社交溝通上有困難,但如果能觸發支持著社交溝通與平靜的生理狀態,那麼各種社交行為就會自動從這種神經框架出現。


◆ 感覺安全是我們有能力產生創意、解決並運用各種方法來解開難題的前提。

◆ 與他人互動是人類生存的關鍵。

◆ 安全感取決於自律神經狀態,安全的信號有助於安撫自律神經系統。生理狀態的平靜能創造安全與互信關係的機會,那些關係本身也會拓展共同調節行為與生理狀態的機會:健康的關係支持著身心健康。

◆ 安全感取決於環境與關係中的獨特信號,它們會主動抑制防禦回路,提升健康與愛及信任的感受。

◆ 觀看、聆聽、感受治療當下的另一方,顯現出身體狀態與情緒過程在社交互動中的動態雙向溝通。

◆ 社會參與系統不僅是個人生理狀態的表達,或許也是偵測他人是覺得痛苦還是安全的入口。

◆ 社會參與系統運作時會調降防禦系統,我們因此感到平靜,我們會擁抱他人,看著他人並感覺良好。

◆ 社會支持與社會行為的神經路徑,與支持健康、成長、復原的神經路徑是相同的。

◆ 神經覺的一個最有力的觸發點——或起碼是安全的神經覺,是透過聽覺刺激剌來獲得的。

◆ 玩耍是很有效率的神經練習,它運用社交互動來「共同調節」生理與行為狀態。

◆ 要加強病患的安全感,有一個相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改變病患環境的物理特性,可以去除會透過神經覺反射性觸發防禦狀態的聲音,提供能使人平靜並發出安全信號的聲音。

◆ 治療師必須了解,重要的不僅是在療程中使用的字句,還有他們如何運用聲調來觸發患者安全的神經覺。

◆ 在系統發展上最晚近的迷走神經回路,只有在身體偵測到安全特徵時才會發揮作用。

◆ 多重迷走神經論使我們了解,與他人連結並共同調節是我們的生物命令。我們將這個生物命令體驗成對安全的內在追求,只能透過成功的社交關係來達到,而在成功的社交關係中,我們共同調節彼此的行為與生理。


居住在不安全的世界中,會使人類的生活潛能付出代價!


好評推薦


【具名推薦】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 /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專家序文推薦】

從以往的學習經驗上,我們都只知道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而且這兩個部分是相互對立抗衡的,但是以這樣二維式的想法,卻無法很好的解釋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的現象,而「多重迷走神經論」彌補了這個部分。它從演化的角度及解剖上的證據,提供了我們更多的觀點,來理解患者遭遇的問題,也提供臨床工作者可以切入的新方向。

透過某些疾病的成功應用,不禁讓人思考,若我們能透過各種方法,不論是聲音、表情、動作、人際互動來活化它,讓它重新回到自律神經的上位階,就能大大的幫助我們,從根本上來調控這些自律神經的表現。雖然目前仍有很多疾病,包括慢性疼痛的患者,還找不到一個相對應「多重迷走神經論」的具體治療做法,但「多重迷走神經論」確實提供了我們另一個新的研究和治療方向!——汪清明 / 弘達診所疼痛專科醫師


只有當身體感覺到安全,改變與療癒才會發生!不同自律神經狀態間的和諧與調控,讓我們有能力面對不同的情境與危機時,能夠感受安全與表達愛。

波吉斯博士的理論提供了古老醫者智慧科學化的解釋,也銜接了身體與心靈間的巨大鴻溝。

只有感受到安全,我們的神經系統才會放下防禦,開始與人互動與社交,而療癒也能隨之而來。

邀請你也踏上這趟旅程,理解自己的神經系統,理解其運作的方式與情境,從自己開始,找到安全感,然後將故事分享出去。

——尚恩典 / 物理治療師


近年大眾關注治癒創傷,心理學家榮格(Jung)在「心理類型」中也提到「理智」與「情緒」是對立不通的甬道,無法直接化解,要靠處於側翼的身體面協助調整,於是更多強調身體動能的療法,如完形治療(身體雕塑、心理劇)、眼動療法(生物回饋程序)、觸摸擁抱等,它們從身體面得到釋放,再回到意識面連結關係與產生安全。

本書讓我們關注「外顯的身體訊號」如何作為中介變項,以促使自己對他人作出反應,「感覺安全」是最重要的事,彼此才能在關係裡共同調節,讓成功的社交關係帶來安全感,治療也才能展開。

——林仁廷 / 諮商心理師


很高興柿子文化終於推出了在臺灣第一本、由美國作者所著的自律神經相關書籍。

開始前,容我簡單介紹自己。我從二○○三年開始研究自律神經失調症,並在二○一○年成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正是這二十年來、協助十四萬人解決健康困擾的臨床經驗,所以,我很樂意於推薦本書。

這本書深入探討自律神經失調,特別是針對創傷後引起的症狀。作者提供客觀的儀器數據報告,讓讀者能更全面了解自律神經的作用,而非只透過自身感覺,主觀地提供信息。這本書還解釋了自律神經失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反應,特別是針對那些敏銳、感同身受的人。這本書對研究自律神經失調有著重要貢獻,誠摯推薦給所有關注此議題的讀者。

——郭育祥 / 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郭育祥診所院長

 

這是一本探討如何運用多重迷走神經論於創傷療癒的重要書籍,作者史蒂芬.W.波吉斯博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一重要理論的核心概念和應用,並透過豐富的案例和實踐,向讀者展示了如何運用多重神經理論,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行為。

作為一位諮商心理學博士和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深受這本書的啟發,並學到了很多關於人類心理和生理的知識。多重迷走神經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框架,以幫助我們理解壓力反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及許多與情緒調節和社交行為相關的困難。透過應用多重迷走神經論,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和個案處理這些困難,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有意的社交互動。

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它的實用性。作者不僅提供了詳盡的理論和科學解釋,還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更好地應用多元迴路理論,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相信,這本指南將對臨床心理學家、醫師、老師、社工師、教育家等專業人士非常有幫助。這也對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感興趣的讀者和非專業人士提供了有價值的知識和指導。

我認為這本指南是一本重要的書籍,我強烈推薦它。我相信它將對讀者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並為我們提供更多幫助和理解。

——陳偉任 / 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


國際佳評


史蒂芬.W.波吉斯博士不僅為過去五十年來對神經系統的理解做出了最深遠、最有啟發性的貢獻——也是最實用的貢獻之一。任何研究或嘗試治療他人者,都能從他的洞見中獲益。波吉斯協助破解臉部密碼,促使我們深入認識神經系統、臉部表情、身體感覺的關係。針對臉部表情與情緒的關係,過去曾有達爾文及艾克曼的傑出研究。波吉斯將其發現轉向體內,連上神經系統。他的貢獻具有立即的臨床意義,這是特別的地方。他的原則與發現引導我們思考要如何、何時去介入最具挑戰性的臨床狀況,開啟了新型治療的可能性。

過去數十年來,他是一位向科學家說話的科學家。現在,在這本清晰易懂的著作、同時是其理念的理想介紹中,我們看見了與這位高人對話是什麼樣子。這是各類臨床醫師的理想讀物,也是任何人想深入理解自身與親友的神經系統時的理想讀物。

——諾曼.多吉(Norman Doidge),醫學博士,《改變是大腦的天性》、《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作者


在《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中,史蒂芬.W.波吉斯成功以解構的藝術拆解了晦澀的科學概念,使其對病患、臨床醫師、一般讀者都同樣一清二楚,僅有少數研究者能做到這點。這位創新天才生動道出「多重迷走神經論」的精妙,跟著他友善的聲音,我們對自律神經系統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產生新的理解,同時獲得各種難題的神經生物學解釋。你會發現患者尋求治療的諸多疑難雜症,突然產生了生物學意義,也會循著由下而上的地圖,發現治療上述問題的種子。請閱讀本書,接受人類處境的革命性觀點的啟發,它將為你的人生、人際關係、臨床實踐,帶來深遠的正面影響。

——帕特.奧登(Pat Ogden)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州波德市感覺動作心理治療學院創辦人╱教育主任


《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多重迷走神經框架的深入實踐見解,該框架闡明了大腦複雜結構與周圍社會互動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在這本有用的書中,有一位富有愛心、才華橫溢的科學家的智慧之言,他在仔細研究和概念化的基礎上,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强大的新應用,可以改變我們如何與廣泛的個人進行心理治療。

——丹尼爾.席格(Daniel J.Siegel),醫學博士,思維研究所執行主任,《喜悅的腦》作者


《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它清晰且科學地解釋了後天培育是先天本性的基礎。波吉斯解釋了安全和互動是如何在生物學上編碼的,從而定義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基本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不僅是為了擁有令人滿意的關係,也是為了以最佳方式激活負責創造力和創意力的高級大腦結構。

透過將「安全」的核心特徵定義為,我們該如何應對威脅和接近周圍環境的內部本能敏感性組成,波吉斯邀請我們改變對安全的關注,從圍欄、金屬探測器和監視監測,到使用我們大腦的基本線路,包括我們的聲音和我們的臉,來組織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以及我們的機構。

這本書展示了大多數精神問題是如何表現為調和與互動的失敗,並透過解釋互動的生物學基礎,為獲得安全感、相互性和歸屬感的創新方法,提供了有用的指南。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醫學博士,JRI創傷中心醫學主任,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


《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是指導臨床創傷治療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地圖之一。創傷學的學生將因這項最新的工作而得到極大的充實。使這項深入探索更具吸引力的是生動的對話,在這場對話中,面對壓力和威脅,所有對尋求安全感興趣的人,都能更容易地接觸到波吉斯的智慧。

——彼得.列文(Peter A Levine)博士,《解鎖:創傷療癒地圖》和《免於疼痛的自由》作者


對於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和史蒂芬.W.波吉斯的介紹……我們鼓勵你閱讀這本書。這是一本非凡的書。

——心理中心(衛教網站psychcentral.com/)

Ratings and reviews

5.0
2 reviews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