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 典藏藝術家庭
Ebook
35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以在地現實做為我們的問題意識,以書寫抵抗遺忘 


「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一書針對九○年以來台灣當代藝術策展進行研究與書寫實踐。「台灣」在此不僅是一地理區域,更多是關於人以及由人所構築的精神;「當代策展」將「當代」理解為「時間的同志」,在此共享的時間、共棲的時刻、相伴的狀態下,從對物件(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轉變為對具有當下時間之靈魂(藝術家、觀眾等)的照料。 


本書將「當代」此一在地時間點視為與八○年中後期政治解嚴與社會變動相關,更明確地將九○年代專題展覽的出現,以及對應對既有藝術機制之不滿,做為台灣當代策展研究的暫時性起點。以1992年「延續與斷裂:宗教、巫術、自然」專題展作為開端,整理到2012年,標舉出在此二十年間策展概念的推進、策展實踐層面的翻新、以及對後續產生影響力的展覽。 


本書內容包括四篇專文討論台灣當代策展歷程、議題與困境;五篇策展前線人物的訪談;以及十篇文章書寫台灣策展二十年來里程碑展覽與其衍生的策展議題,並收錄一百檔重要展覽的年表。


透過回溯、整理、記錄、討論、書寫,為渾沌、未定案、現在進行中的台灣當代藝術策展勾勒出大致的風貌,見證其百花齊放的實驗性能量,並期待可以提供一種全球化時代下在地的問題意識、觀察與議題處理的方法。

About the author


【主編】 呂佩怡 


策展人,藝評人,研究者。2010年獲得英國倫敦大學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學位(PhD Humanit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London Consortium, 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 UK),研究興趣為off-site art(美術館外的藝術實踐)、美術館議題、當代策展理論與實踐。


早期策展實踐包括「夜視.台北─國際錄影藝術展」(2003)、「粉樂町-台北東區裝置藝術展」(2001)、「錯速─錄像裝置展」(2000)。近期策展實踐:擔任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我們從未參與」副策展人(2014)、策劃「社會藝術參與系列講座」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2014);策展「Micro-Micro Revolution」(2015)於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Manchester, UK;受邀策劃第五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6)。 


授課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美術創作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造形學系,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已出版專書Off-Site Art Curating(2010);主編「搞空間:亞洲後替代空間」(Creating Spaces: Post-Alternative Spaces in Asia)(2011);「Off-Site Art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Special Issue」, Yishu: Journ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o. 42(2010.09)。 


【計畫小組】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 蒲柏諭、蕭雅云、王慧如、張翡倩、馮馨、陳凱翔、洪培馨、張品杰、梁文英 


【特約邀稿】 

王品驊、鄭慧華、林平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