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災到地溝油,從石化氣爆到粉塵閃燃,風險社會推陳出新、不斷變體。面對這些苦難與恐懼,我們必須認真複習臺灣風險的十堂課,嚴肅思考制度面的改革。
這是一本了解臺灣風險社會所面臨的風險問題、風險形成的原因、風險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社會基礎、風險問題中的科學技術人文的糾結和碰撞的好書,也是民眾趨吉避險必讀的書。
八仙塵爆將一個原本充滿歡樂的夏日聚會瞬間轉變成人間煉獄,國際媒體甚至以inferno 形容之。可見,在臺灣,風險確實無所不在。此書讓讀者能夠快速地了解風險,更從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相關課題,讓讀者掌握在風險社會中的自保之道。
「風險」的相對概念是「安全」,而臺灣除了高科技和環境、食安風險令大眾感到不安全之外,2015 年就添增了不少交通(如墜機)、化學意外(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響人心甚鉅,這顯示臺灣的集體風險意識有待加強。本書的十堂課十分具有解釋力和啟發性,不只值得推薦,還需不斷延伸,才能建構臺灣成為更安全的家園。
周桂田
1992年臺大社會系畢業,1994年臺大社研所畢業,
作者簡介
周桂田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歐陽瑜
銘傳大學國際學院新聞與大眾傳播學程助理教授
李宗義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徐健銘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范玫芳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蔡旻霈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
何明修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子倫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杜文苓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張國暉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蔡宏政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高淑芬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