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凶手之前:英國逾百起命案的司法精神科權威,透過犯罪心理學直擊殺人犯內心的黑暗實錄。

· 尖端出版
5.0
2 件のレビュー
電子書籍
434
ページ

この電子書籍について

「人為什麼殺人?」


「殺人犯天生就是怪物嗎?」


在失格的漠視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凶手。




★ 英版《我們與惡的距離》!爬梳駭人的犯罪事件,分析個體與社會間的連結。


★ 英國知名司法精神科權威醫師、刑事精神病學顧問理察.泰勒的警世之作!


★ 亞馬遜讀者、全球最大書評網Goodreads近五星好評,英國媒體高度讚賞!






▎對司法精神科醫師而言,比「誰是凶手?」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她/他會成為凶手?」




正如政治哲學家海耶克所言:「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謀殺不只是犯罪,還是一項重大、需要被正視的「公眾健康」問題。杜絕慘案發生的方式,絕對不是為凶手貼上標籤、與其拉開距離,或使其消失就能見效;謀殺犯大多是後天養成,而非先天決定──不良的育兒方式、受阻的依附關係、失敗的教育、物質濫用與長期的需求漠視,皆是犯罪的溫床。




司法精神科醫師的職責,在於評估犯下重大刑案的凶手,並治療被發現患有精神障礙的凶手。當眾所矚目的刑事審判結束後,司法精神科醫師將秉持著高度的同理與信任與凶手對話,試著瞭解犯案動機並觀察相似案件的規律性,不只為了治療凶手的精神障礙、協助其復原,同時也為了降低更多悲劇發生的可能性。在錯誤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殺人犯;我們與惡的距離,往往只隔著一次精神病的發作或一條逼向絕境的導火線──唯有理解,才是解藥。






▎透過逾三十起真實犯罪事件實錄,窺探「善與惡」、「正常與失常」間的灰色地帶。




作者在擔任司法精神科權威醫師與刑事精神病學顧問的三十年中,負責逾百起謀殺案,並遇見各式各樣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他在這本引人入勝的紀實回憶錄中,講述其中最悲慘、最駭人與最令人動容的案例,探討性謀殺、弒母、殺嬰、弒子、男性(女性)殺害親密伴侶、因精神疾病/酒精/腦部損傷/金錢而引發的凶殺,以及因暴力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而執行的謀殺或大規模屠殺。同時,他也於本書直搗社會的弊病,如有毒的父系文化、厭女情節與精神疾病污名化等議題,以最誠實且優美的文筆書寫每個有如紙上電影的真實故事。




本書透過專業的「犯罪心理學」剖析凶殘背後的各種樣貌,提供比媒體更深入且客觀的報導,使讀者明白迥異的案例之間皆有可觀察之規律及成因。他更首度於書中揭露家族中的黑暗秘密,揭開司法程序的面紗並持續對社會拋出我們不忍直視的探問──我們究竟何時才能真正理解最黑暗的人類行為?為什麼理解這些「惡」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我們該如何與「惡」共處,並維持平衡?




【國際盛讚】




「將病房、證人席與監獄採訪室中的生活與個人的歷史和家庭交織而成,以引人入勝的描述與優美流暢的文筆側寫命案凶手的精神狀態。」──《TLS》




「令人心碎、恐懼,卻有精采且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寫得又美又黑暗。」──英國社運家 尼科.阿里




「對於犯罪主因的迷人洞察,以及社會精神健康服務的重要思辨。」──《週日電訊報》




「傑出且誠實的作品!充滿對犯罪有力且重要的觀察。」──劍橋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教授 艾莉森.利布林




「迷人且黑暗,由專業的司法精神科醫師帶我們一瞥凶手的思想與狀態。」──BBC知名迷你影集《受害者》編劇 羅伯.威廉姆斯




【讀者好評】




「作為一名在社區裡處理BPD患者多年的醫師,我非常感謝這本書的出版,對精神疾病的識別、診斷、治療及現今社會裡所發生的苦難帶來了極大的貢獻。」




「不拘一格的案例研究集,展示謀殺的各種動機!作者對人性不妥協的信任與同情心,帶領我們了解根深柢固的社會問題,例如有毒的父系社會和童年時期的不良教養,令人著迷!他強烈的正義感和公平意識,有效地揭開法庭程序的神秘面紗,拋出當前懲罰制度的問題。」




「非常出色的作品,引人入勝、真實且易於理解。以強大的同理心探索司法精神病學的灰色地帶。任何有抱負的心理學家、醫師或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都必須閱讀!」




「必讀!我讀過有關此類主題中最好的書之一!提供對司法精神病學最真實且寶貴的見解,深入研究那些令人髮指的罪行與其背後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功地將凶手人性化並提供專業見解,倘若我們將凶手視為怪物,便無法從最根本理解及解決問題。」




【專文推薦】


江鎬佑 法律白話文資深編輯、律師


林明傑 台灣司法心理學會理事長、諮商心理師




【聯名推薦】


冬陽 推理評論人


李茂生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何美怡 香港法醫精神科醫師、《誰是受害者?》作者


林育聖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


沈伯洋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勝昂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邱麗珠 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科教授、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教授


既晴 犯罪作家


張子午 《報導者》主編


許福生 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所教授


提子墨 台灣、英國與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PA會員


喬齊安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百萬部落客


楓雨 醫師作家、台灣推理推廣部版主


戴伸峰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廣播金鐘獎得主


謝伯讓 臺大心理系副教授


謝松善 前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評価とレビュー

5.0
2 件のレビュー

この電子書籍を評価する

ご感想をお聞かせください。

読書情報

スマートフォンとタブレット
AndroidiPad / iPhone 用の Google Play ブックス アプリをインストールしてください。このアプリがアカウントと自動的に同期するため、どこでもオンラインやオフラインで読むことができます。
ノートパソコンとデスクトップ パソコン
Google Play で購入したオーディブックは、パソコンのウェブブラウザで再生できます。
電子書籍リーダーなどのデバイス
Kobo 電子書籍リーダーなどの E Ink デバイスで読むには、ファイルをダウンロードしてデバイスに転送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サポートされている電子書籍リーダーにファイルを転送する方法について詳しくは、ヘルプセンターをご覧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