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旅人誌 08月號/2016 第135期

· 墨刻
Ebook
164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穿越的城市,澳門雙城記】


融合優美與突梯,跳接新舊與東西,澳門因多元基因而精彩,無論是人種、文化還是時代。一座確實存在各種穿越的城市,可以在市井日常看見老派、舌尖上品嚐維新,可以藉手藝人的手中留住行將消逝的往昔,也可以大口咬下童年的單純美好。可以是台灣、香港、南洋、南美或是西葡,澳門有兩張面孔,存在在新與舊,此地與他方。


〈一〉轉轉紅街市,圖畫市井生活


名人帶路:郭漁、良根。插畫創作兄弟檔,化身二搞創意無限公司,以充滿童趣的視野挖掘記憶,以圖像馳騁於故事的各種可能,創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敘事性的插畫作品,並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肯定。新作《什麼不見了?》再度以童年記憶為發想,紀錄並挖掘已不存在的種種美好往昔,那個屬於八○年代的純真物語。

紅街市是全澳唯一被列入文物名錄的菜市場,今日依舊為地人所仰賴。以順遊的方式走逛紅街市周邊景點,藉由郭漁與良根兩人的觀察、紀錄與圖畫,看建築、吃美食、四處轉轉也懷舊,走進這個與我們有點像、卻又不一樣的澳門日常風情畫。

◎紅街市大樓

與媽媽一起逛市集,是童年的美好回憶。澳門人也有專屬於自己的菜市場。走進紅街市,就像氣味、聲音與色彩颳起八號風球,澳門人吃什麼、買什麼,怎麼挑三揀四、又怎麼閒話家常,走進最澳門的街市,也走進澳門最庶民的滋味裡。

◎龍華茶樓

坐在澳門碩果僅存的傳統茶樓建築裡,呷一口茶、揀兩籠點心,聽聽老闆與客人講古。拾階而上龍華茶樓,可以懷舊,也可以就這樣走進時光中。

◎嘉路米耶圓形地(三盞燈)

三盞燈是一個環繞圓形廣場的開放式社區,成輻射向外延伸的街道,50年代的現代主義建築櫛比鱗次,馮記豬腳姜、添記牛雜、東京小食館(豬腦麵)、雅馨緬甸餐廳、凱旋鮮奶美食,各色美食是不停歇的中繼站。走進磨舊了的日常,文青閒晃晃,摩登懷舊中。


(二)食霸澳門,美味新傳統


唯有澳門才吃得到的美食,唯有斯地風土人文碰撞下方得以開花的飲饌文化。多元文化基因深入澳門人的血骨、人文與味蕾,以此承啟異地與原鄉兩種傳統、開創新風土滋味,澳門的食之道,是美味的跨界與穿越,越融合越正統。

◎海灣餐廳,葡澳齊撐土生菜

來澳門定會被耳提面命的,就是要一嚐葡國菜,但是你知道其實有「葡國菜」、「澳葡菜」與「土生菜」的差別嗎?前者是葡萄牙傳統菜式,後兩者才是融合菜(Fusion Cuisine),又尤其以葡國烹飪為基礎,混合非洲、南洋與粵菜,並大量運用澳門在地食材的土生菜,才是真正的澳門原生菜。讓我們走訪屢次獲得米其林港澳美食指南推薦的海灣餐廳,一嚐最全球化也最在地化的澳門土生菜!

◎麗軒,豪情萬丈新派粵菜

如果你對粵菜的印象還停留在飲茶、燒臘與鮑蔘翅肚,那麼,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派粵菜,絕對是最打破傳統、卻又最傳統的新生代。麗思卡爾頓的粵菜餐廳麗軒,由曾獲米其林港澳二星的「天龍軒」主廚傅文彪掌廚,承啟順德菜的傳統工法,注入新時代的美學層次,中體西用,新意迭出,新的是概念,滋味卻最正宗。吃新派粵菜、饗老派感動,讓我們來一場舌尖上的文藝復興之旅。

◎江南龍廚,猛龍過江官府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菜,真正的精髓卻是門外不出的官府菜。時代的動盪、人事的變遷,堂前燕也有飛進百姓家的時候。浙江走馬樓主廚徐俊跨海來澳,帶來江南官府家宴菜,也以一席3D國畫菜,承啟江南菜的舊與新。

◎表嫂美食,水起風生蜑戶鍋

蜑戶即指水上人家,蜑家菜也稱漁家菜,是港澳與珠江沿海早期水上人家所衍生的菜餚,今日冠以避風塘的菜色即為其中一例。蜑家菜形式自由,要點是海鮮的運用大量與便於船上烹飪的手法,也間接影響打邊爐文化。龍蝦、鮑魚、花蟹、蟶子,滿滿一鍋不見底,表嫂美食,將水上的艱辛歲月化為最甜美的滋味。


(三)帝國的邊陲,最後的手藝人


澳門是中國的沿海,是葡萄牙最後的殖民地,但是邊陲指的不是地域性,而是歲月的流逝所帶走的、曾經如此熟悉的一切。曾經對原生地的想像,隨著各年代的移民落地生根,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夾在新與舊、東與西、複製與原生,生活的型態不可避免地也面臨轉變,隨著傳統民藝的消逝,最後的手藝人,為我們喚回一絲絲往昔的溫度。

◎西美斯,逆輸入葡式青花磚

走在澳門的大街小巷,抬頭一看,便可以看見標誌街名的葡式青花磚,已成為最深入民心的街頭風景,但是葡式青花磚的前身,卻是中國的青瓷。大航海時代最風靡歐陸的中國青瓷,激發葡萄牙沿襲荷蘭磚的模式燒製葡式磚,繞了世界一圈,殖民時期回到中國青瓷的出口港之一──澳門。走訪專售葡磚的老店西美斯,藉由高氏父子兵,一窺這混種的美麗。

◎「裝船佬」泉叔,路上行舟

遊人到了香港,總會一探張保仔號與鴨靈號,那是殖民帝國對古老東方的無限想像,但其實泉漳造船工業淵遠流長,每日於塔石歷史博物館前示範製作模型船的「裝船佬」溫泉,正是澳門百年造船工業的最後傳人。手裡細細刻畫,一尊尊泉州古式漁船,見證澳門人的大航海時代。

◎彩生隆,愛情的模樣

彩生隆是澳門僅存製作傳統嫁衣並販售婚俗禮品的婚慶專門店,手工製作的嫁衣樣式古典,放諸現代的標準卻可說是立體剪裁、3D刺繡的先驅,與老闆暢談昔時的婚俗掌故,更可一窺早期珠江沿海的風俗傳統。時代在轉變,幸福的模樣卻永不退色。

◎三輪車,出街慢慢行

作為戰後亞洲庶民生活象徵的人力三輪車,曾是路窄又缺乏路上電車的澳門主要交通工具,不單是太太們出門行街買菜隨招隨到的好幫手,還是戰後大量湧入的難民心目中的熱門職業。嘎噠嘎噠的轉鏈聲、悠然自得的速度,走在葡式風情街道上的南洋式交通工具,體驗一種落伍也浪漫。


(四)雙生仔小食,台澳古早味邊走邊吃


咦?這不是台灣的╳╳╳嗎?非也非也,這些可都是正宗澳門傳統小食!一切都是由於地理與歷史軌跡的近似,造就許多對台灣人似曾相識、充滿莫名鄉愁的澳門在地小食,不單勾起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許多在台灣甚至已經難以找到。口味到底是5歲定終身,來澳門找台味,讓我們一起幼稚。

◎南屏雅敘??沙翁蛋球╳雙胞胎

◎吳廷記??冷糕╳麥仔煎

◎張姐記??雞屎藤餅╳草仔粿

◎莫義記??大菜糕╳菜燕

◎禮記雪糕??雪糕三文治╳冰淇淋三明治

◎沛記咖啡室??核桃蛋糕╳桂圓蛋糕

◎甜香園??杏仁合桃糊╳麵茶


出版社?墨刻 (城邦)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