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復隨生 逼迫身心等 生為死之因 無生何有死
《菩提道次第》,即三十七道品,為修行的工具,若僅講法相,則不能起作用。又西藏贊菩提道次第名曰完全次第。完全者兼指顯密言,次第者指配合恰好言。次第之妙,惟修行人方能領略,其妙處如機器然,第一輪動,其餘各輪皆動。
其次第大概,加持總頌中已略標明,如第一頌皈依師,第二、三頌皈依廣般若,第四頌皈依深般若,以下能成眾德之體具恩師二頌為前導。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二頌為下士道。受用無厭一切眾苦門二頌為中士道。如我淪落生死固如是二頌為上士道。心趨倒境動搖能作止一頌為止觀。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三頌為密乘。以後數頌為迴向。
講《菩提道次第》前須先講加持總頌,此頌一方面表明求加持,一方面使了知《菩提道次第》大綱,如《妙法蓮華經》中普門品等是明加持之理,此頌乃修加持之用,無加持不能成就故。禪宗恐人執著,不過不談加持,實則亦不離加持。念佛持咒亦然,總須說明求加持之目的,否則護法神中,(除離欲者)有未離欲者,以屢次續請,即到又不明何意,便不護佑,普通誦經持咒等,但請佛菩薩及護法降臨,多不啟白,每易招魔,不知啟白為一種表明求加持之願,最為重要,故此先啟白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科頌》(亦稱《菩提道次第科頌》,簡稱《科頌》),這本《菩提道次第論科頌講記》是一九三五年(民國乙亥年)上師在華北居士林講演時,由皈依弟子任定詢居士隨聞記錄的。不像一般論典,專談法相,它闡述了從博地凡夫,如何下手入門修行,直到圓滿大覺,顯密修持的整個過程,循序前進,踏實可行,沒有令人覺得空虛,無從下手之感。尤其是上師將自己在藏地學法,從康公等口傳獲得的「萌芽」、(捫牙)、「娘哲」(修行經驗)融會於中,最極稀有難能可貴。望讀者細心尋研,如教而行,久之,決定能獲極大利益。
宗喀巴 ,法名羅桑札巴,意為「善慧名稱」,通稱宗喀巴 、
釋能海(1886年1月20日-1967年1月1日),
能海上師是近代顯密圓通的著名愛國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