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歌唱的口傳與書寫形式

· 秀威出版
5.0
1 review
Ebook
159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音樂文化的傳承形式有二,一為口傳形式,一為書寫形式。而現今的音樂文化,均是藉由這兩種形式傳續下來。此外在不同的音樂文化下,傳承的過程,有只以口耳相傳或書寫樂譜的形式來延續;也有既具書寫樂譜,又具口耳相傳的承續。其中在口傳與書寫形式兼備的音樂文化裡,有些特重書寫的形式,其樂譜發展得完備且繁複,口傳形式反倒只具輔助功能;有些音樂文化中,特重口傳形式,樂譜則只是輔助工具。本書首先將分析探討口傳與書寫音樂形式的種類、功能、特色和意義,而後以口傳與書寫形式二者兼備的音樂文化之一:崑曲音樂文化,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研究崑曲歌唱與其傳承形式之間的關連性。在此選擇崑曲歌唱作為探討主題,原因有二:崑曲在戲曲史上起起伏伏,但是它在歌唱聲音的表現,和實際演唱方法上,卻是一直以來,中國四百多種地方戲曲爭相學習擷取的標竿(董榕森1981:212;梁谷音訪談1999;張洵澎訪談1999)。這表示了此種戲曲在中國戲曲史中的代表性,並且在中國音樂裡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故研究崑曲歌唱有其意義與價值。其次,「崑曲在大陸,觀眾在台灣」,這是二十世紀末大陸崑曲界廣為流傳的一段話。崑曲流傳到台灣以後,雖然一直沒有職業的崑曲劇團,但業餘崑曲團體劇團相繼成立,諸如台灣水磨曲集劇團、台灣崑曲劇團、台灣絲竹京崑劇團、蘭庭崑劇團等;此外相繼有崑曲相關大小活動的舉辦,諸如台北有每星期日的曲會、崑曲傳習計劃,甚至大型崑劇表演等,崑曲的愛好者與參與者在這些團體和活動當中則日漸增多。故以崑曲歌唱為主題,有助於更多人了解此門精緻藝術。本書以崑劇牡丹亭「遊園」中最膾炙人口的曲牌【皂羅袍】為例,試圖對崑曲音樂文化中這兩種傳承形式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描述、比較與分析。探討的範圍,在口耳相傳方面,包括錄音採譜工作、裝飾唱法分類,和實際演唱的風格比較。而書寫樂譜方面,則包括樂譜分類、譯譜理論與實踐,及多種樂譜的比較等。此外口耳相傳的演唱與書寫樂譜間之實踐與相關性,也是本論文的研究重心。其探討的層面有三:從樂譜到實際演唱、師承之下的實際演唱風格、師承之下的樂譜,以及從實際演唱到重建樂譜等。在此希冀能對崑曲歌唱,作另一種角度的探討,藉此提供中國戲曲研究另一視角的論述觀點,擴展中國戲曲更寬廣的思考空間與視角取向。【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張雅婷,台灣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學組碩士,大學輔系哲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比較系統音樂學暨民族音樂學哲學博士(Dr. Phil.),輔修心理學、日本學、漢學、語言學和非洲學。現為台灣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發表演講於國際會議之相關亞洲音樂文化相關學術研究口頭和書面論文有:《崑曲歌唱在口傳與書寫音樂形式之間》(中央大學1999)、《Die Frauen in der taiwanesische Popular-musik(台灣流行音樂裡的女人)》(Vienna2002)、《Der G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