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

· 臺灣商務印書館
5.0
1 review
eBook
393
Pages

About this eBook

伊恩.克蕭首部探討希特勒形象的關鍵著作
「元首神話」是怎麼形成的?
一窺第三帝國的誕生
讓人見證「若沒有信徒,何來神之說」?
------------------------------------------------------------------------------------
希特勒如何被德國人民追隨崇拜,
是他的性格?是個人魅力?還是「人設」效果?
德國人民又為何著迷追隨希特勒,
是眾志成城?是亂世救主?還是「民族」意識?
 
很多人對希特勒的印象都停留在——他是猶太人大屠殺、冷血殘酷的納粹黨領袖。但1945年美國社會學家對戰敗後頹喪的德國所做的社會調查結果卻顯示,即使在戰爭後仍有不少青年欣賞希特勒,甚至有不少人抱持反猶心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20到1940年,希特勒從原先僅是啤酒館外煽動滋事的外地人,轉變成德國人民一直在等待的英雄領袖,更認為他是唯一能帶領戰敗德國重新走向繁榮昌盛、並代表民族共同體的理想「元首」。原先對他懷有敵意的那群人是如何轉向支持希特勒?希特勒是如何在那段時間內集結、整合分歧的民意,最後成為鞏固他在德國最高統治者的地位?
 
作者透過展示「希特勒神話」形成到衰敗的過程,讀者將一窺獨裁政治的運作,以及馬克斯.韋伯所談「魅力型領袖」下個人崇拜的力量,其中「元首神話」如何發揮重要的整合作用?更提供穩固的民意基礎,從而讓希特勒擴大統治的合法性。本書也揭示現今右翼民粹力量的崛起並非偶然,而崛起的背後將會讓世界各國遭遇怎樣的挑戰?以及反思政治如何在沒有批判意識與懷疑之下成為無限擴張、犧牲人民和民主的利器。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作者簡介

伊恩.克蕭(Ian Kershaw)
英國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歷史學會會員,專長是二十世紀的歐洲史、德國史,也是當代納粹德國跟希特勒研究權威,代表作是兩卷本《希特勒傳》(2000年沃爾夫森歷史獎得獎作品),以及二十世紀歐洲百年史《地獄之行》與《激盪時代》。
克蕭師從德國歷史學家馬丁.布羅薩特(Martin Broszat),早年的他原本投入歐洲中世紀研究,關注當時的德國農民。1972年克蕭拜訪巴伐利亞,在慕尼黑的咖啡館和一位老人聊天,老人對他說:「你們英國人實在太愚蠢了,你們應該跟我們站在一起打敗布爾什維克主義,統治地球。」接著老人又補了一句:「猶太人就像人身上的蝨子!」由於這件事讓克蕭開始熱衷於了解為何德國一般民眾會支持納粹主義,他的研究取向也轉向近現代德國社會史,進而成為研究納粹主義、希特勒的頂尖學者。

譯者簡介

黃妤萱
畢業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本地化領域譯者、《BBC知識》國際中文版合作譯者、自由譯者。目前書籍譯作多見於歷史領域,但仍喜歡透過翻譯拓展新知。
譯作包括《什麼都別說》(合譯)、《解構薇薇安.邁爾》(合譯)、《東歐百年史‧冊2:共同體的神話》等。
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yhh.trans2020@gmail.com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re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