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 時報文化出版
Ebook
27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臺北曾出現一條以石佛串起的「臺北遍路」!

近年臺灣興起「遍路」風潮,前往日本四國八十八所靈場進行巡禮者漸多。

早在日治時期,臺北曾出現一條以石佛串起的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

倘若以「點」來看單一佛寺,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就是串連起弘法寺與鐵真院的「線」。

佛菩薩以身相守,守護台灣……

四國遍路,是日本四國傳統的朝聖活動,基於對弘法大師的信仰參拜「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活動。全程約1077公里,也有1200至1400公里的說法,遍路者全程步行需要40多天時間。

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兩者在日治時期皆是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之一,弘法寺(今臺北天后宮)為第1番,鐵真院(今北投普濟寺)為第88番,恰巧就是起站與終點。

不論在西門町商樓裡的臺北天后宮,或是日式建築鮮明的北投普濟寺,亦或是北投山間的石佛小祠,穿梭在大廟小祠間,你可以尋找日本佛教在臺北的足跡,以及的八十八尊石佛留下的遺跡,及發現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石佛群的現況。

現今臺北已不見遍路者,靈場意義是否仍在?留下來的石佛遭逢什麼樣的際遇?

這些日本佛教元素如何與臺灣信仰相容並「共處一室」?臺灣人又是如何看待前政權的諸神?衝突與融合?

拜拜的人不在乎眼前所求的神祇原是日本籍,他們拿香拜拜、用擲筊溝通、打造金牌酬謝,也用臺語對著日本諸神訴說內心的憂愁與感恩。

書寫日治時期日本佛教諸神以身相守,具像留在臺灣守護台灣人;重視歷史情感的臺灣人,成了日本諸神的守護者,表現臺灣民間對信仰的包容與變通。

看見臺北的「弘法大師」、湯守觀音與石佛,跨越百年時間,之於臺北的珍貴價值!

第一本詳細尋訪臺北遍路書籍。

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About the author

王曉鈴 艋舺人,呼吸著龍山寺、青山宮的香火味長大。土水師的女兒,因為家中供奉荷葉先師,就此對神祇感到好奇。曾任報社旅遊記者,現在走在探索宗教文化的旅途。喜歡看廟,喜歡去聖地,喜歡品味廟宇那有點無厘頭的樂趣。著有《日本珍奇廟》、《日本岩手,掌心上的奇蹟旅程》(時報出版)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