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沿著邊界行走,一路追索著每條國界上那些難分難解的認同與曖昧的身分:她在越南古芝地道體驗越戰的烙印,也前往南北韓三十八度線理解韓戰的寒冷;她到澳門不住豪華酒店,而住進木板隔間的破舊旅館,看見城市嫖賭不分的難堪過去;她從中國與北朝鮮邊境乘坐廉價巴士前往北京,體驗底層中國的生活;她進入泰緬邊境小鎮探訪,甚至在越南火車上被警察誤以為是中國偷渡客……一般旅客不敢做的事情,她都勇於嘗試,原因在於,她想要更深入當地,重新越過憂鬱的邊界,找出認同為何困惑的答案。
阿潑站在東亞各國的邊界上,對每一個性鮮明但又揹負著跟台灣類似殖民歷史的國家,作出關於邊緣、身分、認同這幾個主題深刻且生動的描述,而她也點出了新一代人關於認同的想法。透過一次次邊界的旅行,阿潑勇往直前,她讓我們理解:「在邊界之外,還有更多的邊界。」而這些邊界,在當今的社會與人心之中,始終曖昧地作用著。
作者簡介
阿潑
六年級生,本名黃奕瀠。受過新聞與人類學訓練,擔任過記者、偏遠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志工和NGO工作者,現專職寫作。將社會當成一個「田野」來觀察,尤其對文化議題感興趣,喜歡自學亞洲各國語言。渴望了解世界,喜歡自助旅行,總是發揮人類學家精神賴著當地人聊天,以「是否和當地人同桌吃飯」作為旅行成功與否指標。
曾獲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獎、開卷好書獎。另著有《介入的旁觀者》,合著有《看不見的北京:不同世界.不同夢想》、《咆哮誌》等。
Facebook:「島嶼無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