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該花在什麼地方呢?要從家庭經濟情況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花在真正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地方。比如,給孩子訂閱適合孩子看的報刊,不求多,少而精,訂了就看,不看不訂;給孩子買利於拓寬知識視野的書籍,慎重選擇,不看不買,必要時徵求老師的意見;給孩子買實用性文具,華而不實的不買,用不上的不買;讓孩子參觀各種博物館,多瞭解歷史、人文地理等知識;讓孩子參加能回歸大自然、磨礪意志、培養良好情趣的夏令營;讓孩子參加適合本人條件的體育鍛煉項目。總之,家庭的消費內容,最好能與孩子一起商量,然後制定,要有目的性,要講求實用性。
那麼,怎樣的家庭消費結構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呢?
重視教育的家庭會優先考慮教育投資。為此,許多家庭甚至會壓縮其他開支,省吃儉用。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自有一股奮鬥精神,孩子懂得艱難困苦和家庭的厚望,在無形之中受到推動,會發奮努力地學習。
如果家裡居室豪華,但在書架上卻看不到一本書,即使有圖書也是消遣類的雜誌,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家庭是養尊處優的。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比起擁有書房或書架書桌而其他卻很簡陋的孩子,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一般情況下,物質生活條件較好的家庭,更應該重視教育投資,注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同時,要教育孩子有計劃地消費,不濫用零花錢,不與同學比吃比穿,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艱苦奮鬥精神。我們做家長的要注意處理好提高家庭物質生活水準與改善家庭教育環境的關係,在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努力改善教育環境。尤其要注意防止孩子養成追求享樂、好逸惡勞、不求上進的不良習慣。
如果家長在家庭中創設了一個健康的消費環境,孩子也一定受其影響和薰陶,從而形成正確的消費心理與行為。
註:本書內容為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