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檢測到底有多準確?
.疾病篩檢陽性,為什麼最好再測一次?
.怎麼利用37%法則,做出最好的選擇?
許多人覺得數學太難,在學校上課時就下意識排斥,
甚至畢業後真的只用加減乘除來處理日常事務。
這實在太可惜了!
數學最大的用處,就是幫助我們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出模型,
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現實的問題、做出最好的決定,像是:
.看穿金字塔騙局,遠離投資陷阱
.秒懂複利效應指數模型,趁早開始理財
.瞭解流行病傳播方式,做好防護、經常洗手
葉茲利用「故事」這個最簡單、最重要的模型,
來解釋日常生活幾個常被忽略,卻又相當重要的數學概念,
也告訴我們,這些攸關貧富與生死的數學並不難,
只需花點時間認識它們,
在人生旅途中不僅能多上一分欣賞風景的樂趣,
還可以閃開不易察覺的坑洞,避凶趨吉。
2011年取得牛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現任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數學生物學高級講師、數學生物學中心副主任。
他擅長分析現實世界的現象,
研究範圍廣及胚胎疾病、蛋殼上的圖樣、蝗災的集體毀滅性等,
並從中梳理出背後的數學模式。
他在數學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常刊載在英國廣播公司(BBC)、
愛爾蘭國家電視廣播臺(RTÉ)、《衛報》、《每日電訊報》、《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
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
譯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
《大數據》、《大數據:教育篇》、《大數據:隱私篇》、
《大數據資本主義》、《大科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