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乳婦為核心,透過社會、性別與醫療等面向,呈現明清善會、善堂更豐富的面貌。反思士人對乳婦千叮萬囑的態度,及其對於乳婦的議論,實是行善理念、性別與階層等多方因素的相互交織,反映出育嬰堂理想與經營實況間的落差,更凸顯「救嬰」與「濟貧」難以兩全之下,乳婦可能面臨的困難與窘境。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4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文化史、性別史,著有〈清代育嬰堂的乳婦〉、書評〈評黃旨彥,《公主政治──魏晉南北朝政治史的性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