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文要義: 尋找類型與軌跡

· 數位人文研究叢書 Ibhuku elingu-4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I-Ebook
255
Amakhasi

Mayelana nale ebook

 本論文集是「第三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共收錄九篇文章,可粗略分為兩大類,代表著現階段數位人文領域發展的兩種類型。一類是文字的分析,另一類是嘗試用新技術展現文字所不能負載的成果。

其中,項潔、翁稷安的〈多重脈絡—─數位檔案之問題與挑戰〉旨在說明數位系統對脈絡探勘提供的協助,兼而探討數位人文學可能開啟的嶄新研究視野。劉昭麟、金觀濤等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於中文史學文獻分析之初步應用〉從自然語言的資訊技術和傳統史學的文獻分析切入,探究二者結合的可能性。劉青峰、邱偉雲等的〈以文本分析呈現臺灣海外史料政治思想輪廓〉則透過關鍵詞詞頻及社會網路分析,檢視1970-1990年代海外左派刊物的思想脈絡,並比較各刊的同異及彼此關係。

謝承恩、洪振洲等的〈結合漢典古籍虛詞常見字與統計量化分析進行漢譯佛典譯者風格辨別〉藉由佛教經典的字句整理及量化分析,解析譯者風格。金觀濤、邱偉雲等的〈「共現」詞頻分析及其運用—─以「華人」觀念起源為例〉意圖賦與詞頻分析新的詮釋。林居正、王昱鈞等的〈漢語方言語音資料庫自動擴增補完方法〉則試圖應用數位科技,來處理語言學中極困難的方言問題。

赤石直美等的〈京都大比例尺地圖(京都市明細圖Kyoto-shi meisai-zu)數位化〉、滑田明暢等的〈數位典藏應用的社會效益與永續經營—─以阪神大地震資料3D視覺化為例〉,以及邱斯嘉、郭潔等的〈「太平洋史前Lapita陶器線上數位資料庫」的建立與運用〉,各朝底圖、3D視覺化或具體應用等面向開發,提出從地理資訊出發的新思考角度,希冀用新技術來活化非文字材料的應用。

誠如〈導論──數位人文的變與不變〉所言,數位和人文兩者之間的對話,應當是一個沒有止境、不斷持續的過程。在數位人文發展的研究方式和型態裡,不斷的對話與交流是最為重要的關鍵;藉由跨越不同國界、不同研究議題、不同技術領域,得以彰顯數位人文作為研究方法的價值和意義。

Nikeza le ebook isilinganiso

Sitshele ukuthi ucabangani.

Ulwazi lokufunda

Amasmathifoni namathebulethi
Faka uhlelo lokusebenza lwe-Google Play Amabhuku lwe-Android ne-iPad/iPhone. Livunyelaniswa ngokuzenzakalela ne-akhawunti yakho liphinde likuvumele ukuthi ufunde uxhunywe ku-inthanethi noma ungaxhunyiwe noma ngabe ukuphi.
Amakhompyutha aphathekayo namakhompyutha
Ungalalela ama-audiobook athengwe ku-Google Play usebenzisa isiphequluli sewebhu sekhompuyutha yakho.
Ama-eReaders namanye amadivayisi
Ukuze ufunde kumadivayisi e-e-ink afana ne-Kobo eReaders, uzodinga ukudawuniloda ifayela futhi ulidlulisele kudivayisi yakho. Landela imiyalelo Yesikhungo Sosizo eningiliziwe ukuze udlulise amafayela kuma-eReader asekelwa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