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新編第六部: 李時珍本草綱目: 五千年中醫藥第一書

· 中醫藥典籍新編 6-kitob · 谷月社
5,0
2 ta sharh
E-kitob
153
Sahifalar soni

Bu e-kitob haqida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中國歷史上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撰成於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從《本草綱目》完稿至刻印,中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原因是當時《本草綱目》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李時珍到過蘄州、黃州和武昌,都找不到承印的書商。1579年,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但仍未成功。1590年,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幫助,出錢刻印。可惜,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
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修改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曆六年(1578年)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了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綱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藥物學家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藥1892種(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本草綱目》先後流傳到日本(1606年)、朝鮮、越南等地,1656年,波蘭人卜彌格(P. Michael Boym,1612年-1659年)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本,書名《中國植物誌》(Flora sinensis),在歐洲維也納出版。1676年米蘭出版了義大利文譯本,1735年以後又被翻譯成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種文字。

新編本草綱目記要
本草綱目為李時珍耗費長達二十七年時間所編修的中醫藥經典,歷經五百餘年而不墜。至今,仍被奉為中醫藥第一書。
然而,李時珍原著之內容,對於現代讀者有兩大障礙,導致閱讀與理解的困難。
其一是,語言與名詞的變遷,明代語言使現代讀者在初讀綱目時不易理解。
此一問題還不算嚴重,一般而言,只要閱讀一段時間之後,便能習慣明代的白話。
其二是文氣不暢,這是真正使人困擾的最大問題。
李時珍撰寫綱目時,本於論有所據、不掠人之美,也為了客觀性、權威性與學術性,凡引用他人說法的部份,皆以注記出處的方式呈現。其用意固然可佩,卻也因此造成了本文與注記雜陳的現象,從而造成了閱讀的不便。
此次將本草綱目予以新編,在化繁為簡的基本前提下,乃將九成以上夾雜於本文行間內的出處注記加以刪略,期能幫助讀者透過更流暢的本文文理,充分理解所讀內容。
或有人將執疑:「這様的作法有失尊重原作的精神。」
這様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但是,目前完全尊照原作內容的現代重印版本繁多,如欲根據原作進行深度研究或學術考據,自可另行參酌該類版本。
也正因為坊間不乏舊版新印版本,卻缺乏比較容易閱讀的現代化版本,我們乃決定將本草綱目以「容易閱讀」為原則加以簡化,並在電子書綱要化與檢索化的思維下,重整結構,使全書也在易讀易解的同時,還具有快速索引的強大特性。
總結此次新編電子版本草綱目心得,共有以下四個主要特點:
一,刪略阻礙閱讀流暢度的出處註解。使內容回歸本草釋義,藥理藥性以及主治功能。
二,將綱目結構現代化,簡明化及電子書綱要化,使三千多種中草藥皆能歸納於水、火、土、金、石、草、菜、果、獸、人、服、蟲、鱗、介、鳥等主類之下,透過電子書獨特的綱要功能,在一般的情況下,讀者都可以在二、三十秒之內找到需要的內容。
三,新編電子版本草綱目同時也具有關鍵字查詢功能,即使暫時不清楚目標品項的類別屬性,也能透過關鍵字快速找到相關內容。
四,李時珍以近三十年搜集撰寫本草綱目,本次新編,借力數位技術,約僅耗時兩個月,速度雖然很快,但數位辨識度仍有盲點,而人工檢校的部份又有精神充沛與否的問題,因此錯誤難免、疏漏必然。對此,還望讀者見諒,並期請先進不吝指教。
南方甫 2015年5月20日

Reytinglar va sharhlar

5,0
2 ta sharh

Muallif haqida

 李時珍(明武宗正德13年-明神宗萬曆21年,即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生於蘄州亦卒於蘄州。李時珍是中國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對後世的醫學和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
李時珍生於1518年7月13日(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儒略曆1518年7月3日,合新曆7月13日),逝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14歲的時候不負父望順利的成為秀才,但是之後3次參加鄉試欲成舉人,都難以遂願,兼之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一直有增無減,並想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至此棄儒從醫專心研究醫藥。
30歲時成為當地名醫,38歲時,武昌的楚王聽說後聘他為去任王府「奉祠正」,奉祠正,掌管良醫所事務。
1556年,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李時珍在京師金陵供職了一年後,因不滿庸醫們把太醫院弄得烏煙瘴氣而辭官。
1557年,辭官回家後,他在雨湖北岸構築新居,題名「紅花園」,並在此行醫。此後一直研究醫藥,歷經30餘年時間,終於著成了《本草綱目》,後來又花了12年修訂三次。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李時珍離世,葬於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東南2公里的雨湖之濱。

Bu e-kitobni baholang

Fikringizni bildiring.

Qayerda o‘qiladi

Smartfonlar va planshetlar
Android va iPad/iPhone uchun mo‘ljallangan Google Play Kitoblar ilovasini o‘rnating. U hisobingiz bilan avtomatik tazrda sinxronlanadi va hatto oflayn rejimda ham kitob o‘qish imkonini beradi.
Noutbuklar va kompyuterlar
Google Play orqali sotib olingan audiokitoblarni brauzer yordamida tinglash mumkin.
Kitob o‘qish uchun mo‘ljallangan qurilmalar
Kitoblarni Kobo e-riderlar kabi e-siyoh qurilmalarida oʻqish uchun faylni yuklab olish va qurilmaga koʻchirish kerak. Fayllarni e-riderlarga koʻchirish haqida batafsil axborotni Yordam markazidan olishingiz mum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