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的歧路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Ebook
19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朱嘉明是19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列名「改革四君子」;
他也因為1989年的悲劇而流亡海外,
面對中國改革的難題不斷苦思讀寫。

朱嘉明刊載於《思想》22期的〈中國改革的歧路〉一文,
同步在大陸共識網發表,引起將近20萬網民瘋狂點擊與轉發,
引起熱烈關注與回響。
《中國改革的歧路》所收入三篇文章,均表現出朱嘉明這種時代精神面貌,
讓讀者一窺作者個人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

像朱嘉明這樣由文革、改革開放、與六四這三大歷史局面所塑造出來的一代人,
往往能對中國的歷史、現狀與前景提出獨特的全局觀點。
本書的精采內容,主要分成三篇:
第一篇〈中國改革的歧路:朱嘉明先生訪談錄〉以朱嘉明個人經歷為線索,交代了朱嘉明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力求反映從19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再到1980年代改革的歷史邏輯;
第二篇〈從不斷革命到持續改革:中共應對政權「合法性危機」的模式〉揭示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危機和不斷革命、持續改革之間的關係,以建立合法性的努力與失敗為脈絡,縱向分析人民共和國六十年(並上溯民國)的歷史經驗,作為今天的教訓;
第三篇〈中國國情的八個關鍵問題〉選擇了當下中國面臨的八個現實問題,加以分析聚焦,橫向剖析政治制度與發展模式,動態認識今天中國的國情。這三篇文章,試圖在縱向審視中國當代歷史的同時,也從橫切面剖析中國現階段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回答:為什麼中國的改革走上了歧路?

中國的「改革」,如同一列承載著十幾億民眾的快車,高速行駛了35年,但至今沒有列車時刻表,也不知終點站在哪裡。這趟改革的列車早已駛入歧路,受益者是既得利益集團而不是人民。人們正在從不滿意轉變到失望,甚至開始絕望。現在,已經到了全體乘客和車組人員都須思考如何把歧路列車搬回正軌的時候了。通過深入的歷史和政治經濟分析,解說中國的「改革」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脫離了正確的軌道?作者主張,憲政民主應是中國未來的關鍵選擇。唯有還權於民、還富於民,中國才會長治久安。

About the author

 1950年出生,北京人。1964年就學於北京男十三中,1968至1978年,先後在西藏、黑龍江和山東務農做工;1978年考上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後,在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同時,參與創建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擔任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西部研究中心、北京青年經濟學會、中國改革開放基金會負責人,暨《中青年經濟論壇》主編。1989年6月後,流亡海外,一度擔任海外民運負責人。1993年退出民運,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完成MBA;先後在澳大利亞、東南亞創業經商。2000年之後,擔任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經濟學家,現任教於維也納大學。主要著作有《國民經濟結構學》(1984);《現實與選擇》(1984);《論非均衡增長》(1988);《朱嘉明文選(三卷)》(2009);《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2012)。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