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全38冊)
袁樞 原著 / 柏楊 編譯 / 遠流出版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以事件為主題,將每個歷史事件相關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詳細描繪並整編在一起,打破時間的切割與限制,讓您閱讀歷史時更加方便暢快,更有效率。您不必再瞻前顧後,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可以獨立閱讀,隨處皆可俯拾歷史的智慧。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是進入《資治通鑑》的大門,是最完整的一部「資治通鑑故事集」。對渴望吸收歷史知識的讀者,更是無量功德。已經讀過《資治通鑑》的讀者,更能從《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精心編輯剪裁後的成果,得到全新的閱讀啟示和趣味。
若您讀過編年體例的《柏楊版資治通鑑》,再讀紀事體例的《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二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讓您以不同的領略與視野,全盤掌握歷史脈動。若您未曾讀過《柏楊版資治通鑑》,《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將是您最佳的歷史入門書。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五大特色:
● 知識普及化:用白話文重新翻譯中國經典古籍,是您最佳的歷史入門書。
● 現代國際觀:符合現代歐美史觀論,倡導人權民主法治,並採西元紀年。
● 創新敘議體:結合編年、紀事與評論的優點,讓您暢意閱覽,痛快讀史。
● 史地不分家:特別著重歷史地圖的編排,為您再現精采的歷史時空舞台。
● 實戰智慧法:師古法為今事,一流政商名家都需要的歷史智慧實戰寶典。
柏楊:「一般人若要培養直接閱讀原版《通鑑紀事本末》的能力,就好像要花三年的時間學習游泳才可渡河,而我現在把它轉化成現代白話文的《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就好像花八年的時間幫大家搭一座橋,讓所有的讀者可以輕鬆愉快地領會到河岸另一頭的風光。」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以歷史事件為主體,將發生在不同年代的前因後果整理出來,貫串在一起,免除時間的分割,讀來順暢方便,讓您輕鬆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例如戰國時代末期各國相繼滅亡的史事,在《資治通鑑》這部編年史原典中,就必須從西元前329年一直找到西元前221年,這一百多年間史事交錯紊雜,千頭萬緒。然而在《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中,柏楊已經將這段史事分別依照「齊滅宋」、「秦滅周」、「秦滅韓」、「秦滅魏」……「秦滅齊」等主題整理的條脈分明。您將清楚看到諸國面對強秦侵略時,不僅未能團結一致合縱抗秦,反而互相猜忌,終於讓秦國以狂風掃落葉之姿一一併滅。一口氣讀完這段驚心動魄、波濤起伏的歷史,比看小說還要精彩。
古典知識大眾化,讀史不再有負擔
柏楊將以往僅限於帝王將相及文人閱讀的《資治通鑑》文言文版本,從中精選出最具代表的歷史事件,以時間為主軸,貫穿前因後果,並用現代語法重新翻譯,把書中古今地名夾註,把古代官名議成現代職稱,賦予古籍全新的生命,連國中生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是您最佳的歷史入門書。每一冊都是一個完整的時代或事件編排概念,可當作獨立的故事閱讀,完全不會造成您閱讀上的負擔。
圖文對照、史地結合的人文百科
柏楊說:「史書沒有地圖,歷史人物就全懸半空,等於有演員而沒有舞台。」《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著重文字與地圖的編排,幾乎每十頁就有一張地圖,強調人與環境、時空、事件間的互動關係,讓您在閱讀時不會被文字淹沒。書中大量精心編繪的歷史地圖,為您重現歷史的舞台,即使時光相距千年,讀來全無隔閡。再者,書中詳載的地名、官名、天文、經濟、文化、政治、人物、律曆、宗教、風俗、醫學、行政規章等資料,就是一本可供您隨時翻閱參考的人文百科,既像演義小說般精采,又有正史無可撼動的權威和正確性。
第17冊《鮮卑羨慕中華》
【精彩篇章】■劉子業狂暴■第三次南北戰爭■南宋帝國內亂■鮮卑接受中華文化■第四次南北戰爭
劣勢文化遇到優勢文化,劣勢文化一定大敗,但並不是一成不變,日本的大和文化先吸收中華文化,繼吸收西洋文化,都能轉化成為營養,使自己茁壯。可是,草原文化若遇到醬缸文化,卻一定非大敗不可,這可是定律。
鮮卑人本是游牧族群,君臣關係寬鬆,階級距離疏闊,生活步調散漫。建立北魏帝國後的九十九年間,所有官員都沒有薪俸,全靠在自己的「牧地」(轄區)內維持生計,小民就是牧草,實在荒謬。他們羨慕中華文化,是正常現象,問題是他們卻只吸收了中華文化中最惡質的部份。他們用政治力量,使已被粉碎的「門閥」「世家」制度復活,同時又把殺傷力最強的儒家「禮教」,全部下肚。政府官員和貴族,遂不得不更加凶暴的貪污、腐敗,和勒索,甚至直接搶劫、屠殺,才能勉強維持龐大的統治集團不斷提高的生活水準,直到全民皆叛。
事實上,鮮卑人不是第一個大敗,任何草原文化遇到醬缸文化,都難以抵擋。只有元帝國的蒙古人,壓根不肯吸收,才算全身而退。鮮卑人之後,遼帝國的契丹人、金帝國的女真人、清帝國的滿洲人,都不例外。甚至二十世紀,草原性的國民黨,終毀於「軍事北伐,政治南侵」的事實;完全服膺外來文化的工共產黨也不得不接受「槍桿子裡出政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思維,都說明醬缸的無比威力。
鮮卑人能對異民族、異文化強力吸收,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族群。是醬缸文化害了他們,不是他們的吸收害了他們。歷史使我們看到自己,現在正在全力吸收西洋文化和東洋文化,不能不十分憂心。
柏楊(1920-2008)
一九二〇年生,河南輝縣人。一九五〇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