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柏楊全集》第16冊,屬史學卷,收錄柏楊先生歷史研究叢書第1部《中國人史綱》的上冊。
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是他十年牢獄生活的血淚之作,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從卷帙浩繁的中國史冊中寫成「史綱」,除了大脈絡,更重要的是大關節的操持,這要有史識。柏楊顯然有他紮實的史料工夫,整體的掌握應不成問題,他以一百年為「一世紀」作為敘述單元,先把中國史分成非信史與信史,前者從神話,傳說到半信史時代,後者從紀元前九世紀開始說起,一章一世紀以迄於晚清。
這個大脈絡很清楚,而既稱「史之綱要」,就得用心於大關節之處理,章下各節,即是重點在國之興亡,政之隆污,乃至於學術發展之特色與發展等,柏楊驅遣文字,面對千絲萬縷的史冊,舉重若輕。
但「史綱」既以「中國人」為名,可知柏楊之用心,乃在於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在轉折處產生影響的究竟都是些什麼人?被放大特寫的,不是聖君賢相,英雄美人,不然就是大奸巨惡之徒,而其中有人性的善惡、人情的冷暖、人權的浮沉,皆發人深省。
本書首章〈歷史舞台〉,概述中國史地及人種,是一篇很精彩的導言;而信史時代各章,皆於最後一節寫「東西方世界」,連同各個世代都非常重視國際關係之探討,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有一種寬闊的視野,做為一位史家,柏楊有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意念。
從前吳楚材與人合編,《綱鑑易知錄》,序中有言:「若簡篇之汙漫,為之摘要而刪繁,慮大義之不明,為之提綱而絜領」,柏楊之「史綱」亦如是也。
柏楊,河南輝縣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