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姊妹心理學:用「在家排行」×「家庭角色」解鎖人生的種種難題

· 綠蠹魚Read It! Book 30 · 遠流出版
Ebook
244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如果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那麼解決的線索,就藏在你的「兄弟姊妹關係」裡!

 

✦✦ 第一本完整揭開手足影響力的心理學指南 ✦✦

 

那些被忽視的家庭暗流,正悄悄左右著你的人生。

兄弟姊妹間的隱形力量,決定工作與愛情的走向。

 

▍「在家排行」與「家庭角色」,為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你是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么?還是獨生子女或雙胞胎?

 

你是全家人寄予厚望的「英雄/英雌」?總是默默付出的「犧牲者」?習慣與人保持一定距離的「旁觀者」?經常跟人唱反調的「搗亂者」?還是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可愛」?

 

以下這些描述,是否讓你看見自己的影子?或是想起某個熟悉的人?

 

【身為老大】

從小背負各種期待,學會忍耐與扛責任,通常是師長眼中的好孩子、乖學生。看似是家中的「英雄/英雌」,其實是長期自我壓抑的「犧牲者」。

 

【身為老么】

自小備受寵愛,是家人眼裡永遠長不大的「小可愛」。時而任性,時而依賴;面對挑戰容易退縮,難以展現領導力。

 

【身為中間孩子】

夾在老大與老么之間,總覺得自己沒什麼存在感,於是學會獨立,成為「旁觀者」。這份堅強與灑脫,讓你在團隊中傾向與大家保持一定距離。

 

【身為兄弟檔】

在男人堆中成長,容易對女性抱持某些幻想,例如「女生房間都很乾淨」、「睡覺時都穿可愛的睡衣」、「身上都香香的」(???)。

 

【有弟弟的姊姊】

一邊照顧弟弟,一邊把他當「家僕」(?)使喚。進入感情後可能不自覺太過強勢,讓另一半感到壓力。全心全意的付出,卻換不來對等的回報……

 

【有姊姊的弟弟】

在姊姊的「調教」下,與女性相處輕鬆自如,身邊不乏女閨密。但是否被當成「男人」看待,就很難說了……

這對在感情上各自碰壁的姊弟,卻因其互補的性格,在事業上會是最佳創業夥伴。

 

看似平凡的兄弟姊妹關係,其實是一段與生俱來的競爭關係。

它悄悄形塑出我們的性格,也深深影響著工作與感情,讓我們面對同事、伴侶時,總會不自覺重現兒時的兄弟姊妹角色。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如果你是父母】

→ 你能察覺哪個孩子很孤單、哪個在逞強、哪個正發出求救訊號。

→ 當子女起衝突,你能化解矛盾,讓每個孩子同樣感受到你的愛。

 

【如果你是工作者】

→ 求職時,你能清楚判斷該加入或避開什麼樣的團隊。

→ 面對討厭的同事,你或許能放下仇恨,也放過自己。

→ 擔任管理職的你,會更懂得發掘人才,並將其放在最適合的舞臺。

 

【如果你在感情裡】

→ 當與伴侶爭吵不斷,你會找到讓彼此都舒服的相處之道。

→ 若總是遇不到對的人,你會看清屢屢受挫的真正原因。

→ 老是吸引渣男渣女的你,則會驚覺問題其實源自兄弟姊妹關係。

 

▍如何看待兄弟姊妹關係,決定你的人生劇本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手足,也無法決定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這些關係束縛,甚至將它轉化為人生的助力。

 

不論你正為家庭、愛情、工作或育兒煩惱,從「兄弟姊妹心理學」視角出發的本書,一定能為你找到答案!

 

本書特色

 

1.【臺灣首本.指標之作】

心理學作家鐘穎讚譽:「這是市面上第一本剖析手足關係的書,重要性非比尋常!」本書作者根本裕幸憑藉多年諮商經驗與獨到洞見,解析兄弟姊妹關係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與價值觀。

 

2.【層層解碼.全面剖析】

兄弟姊妹關係錯綜複雜,由出生順序、性別組合、年齡差距、手足數量、父母教養方式等多重因素交織而成。本書從獨生子女到四、五人手足,全面而細膩剖析各種組合間的互動與影響。

 

3.【豐富案例.實用指引】

藉由大量真實案例,進一步探討兄弟姊妹關係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職場表現與戀愛模式。同時提供具體建議,幫助我們在工作與感情中,都能建立更自在和諧的人際關係。


專文推薦

 

「職場是家庭的延伸。當我意識到自己在職場的處境延續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後,我開始著手改變與母親(上位者)的關係,也重新釐清與弟妹(同事)的權利義務,進而一步步走出職場霸凌,也修復了家庭內的關係。如同作者鼓勵大家面對手足關係,這是個重要且必要的行動。」

── 張慧慈|《長女病》作者

 

「這是市面上第一本剖析手足關係的書,重要性非比尋常。親子關係影響我們的人格甚鉅,但手足關係對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的影響,卻一直沒有進入大眾和心理諮商的視野。可以這麼說,弟妹的性格有很大程度被兄姊決定,而後者的性格也受到前者制約。讀完這本書,也許你會更珍惜這段既是戰友又是宿敵的奇妙關係。」

──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板主

 

署名推薦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About the author


作者

根本裕幸(Nemoto Hiroyuki)


諮商心理師。三兄妹(兄×妹×妹)中的兄。

 

1972年9月6日生於靜岡縣濱松市。2000年成為專業心理師,迄今已累積超過一萬五千件諮商經驗。2001年協助創立日本最大諮商網站「諮商服務」(Counseling Service),並連續十四年參與企畫和營運。

 

2015年3月獨立,成為自由心理師,同時擔任講師與作家。目前除了主要於東京、大阪舉辦研討會和課程,亦拓展至名古屋、福岡、札幌、仙台、廣島、那霸等地,探討伴侶關係與生涯規畫兩大議題。諮商主題則涵蓋戀愛、婚姻、夫妻關係、職場人際關係、家庭與育兒等面向。

 

主要著作有《你以為你在體貼他人,其實只是在剝削自己》(台灣東販)、《擺脫習慣性自責的47個練習》(采實文化)、《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七日練習》(采實文化)等。


譯者

黃紘君

 

臺大政治系學士、日本大阪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科碩士。專職中日文口筆譯工作超過十年,目前努力在工作與育兒間尋找平衡點。

 

聯絡方式:redarmyhuang@gmail.com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

Continue the series

More by 根本裕幸

Similar e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