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機器工人」就是操作機器的工人,集中在船塢、工廠中工作,因為薪資相對較高,而被稱為「工人貴族」。當時,數萬機工罷工18天,成功爭取增加工資,並開創了「上廣州」的先河,返回老家、投靠親友,堅持不回港──長期罷工,自此成為早期「港式罷工」的特色,機工罷工也成為其後海員罷工和省港大罷工的重要前傳。
本書名為《邁向現代工運第一炮──1920年機工罷工百年紀念文集》,其實內容範圍不限於1920年機器工人罷工,而是還原香港歷史上重大勞工事件的原貌。其中,作者觀察到,由於機器工人識字、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水準,知道自己受到剝削,受到「洋老闆」的歧視和欺凌,明白團結抵抗的重要性,故而敢於爭取自己應有的勞工和政治權利;他們對自己勞動權利和工人身分的認定,以及組織模式從傳統的「行會」轉變為「工會」的過程,是20世紀初香港工運進入現代工運模式的演進。此外,作者還生動描繪了港人在中國工人與政黨支持下開展的反殖抗英民眾運動,不僅點名了機器工會在辛亥革命和抗戰時的重要角色,也闡釋了香港工人在中國近代發展進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本書同步收錄4篇作者恩師、已故華南地區工運史學者陳明銶教授的紀念文章,介紹其治史特色、生平傳略以及學術藏書,供研究者及後進按圖索驥、接續鑽研。
中文中學畢業,業餘香港歷史研究者,主攻工人運動史,
2017年與香港中華書局合作出版《汗血維城──
2019年協助香港嶺南大學圖書館開辦陳明銶學術藏書。
現為香港個人及社區服務業工會副主席,香港社會保障學會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