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

· 綠蠹魚Read It! Book 133 · 遠流出版
5.0
1 review
Ebook
19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青春哲學三部曲之「叔本華」

──引領你從煩惱與內心糾葛解脫。

 

◆ 在慾望與匱乏之間,幸福與痛苦可以共存。

從日本到韓國,亞洲掀起閱讀叔本華熱潮,「厭世代」必讀!

 

◆ 本書重點

.叔本華在年少時目睹人類社會的「悲慘處境」。

.世界只不過是「虛妄的幻象」。

.為了從慾望獲得解脫而「否定意志」。

.從「惡」中獲得解放的「共苦」與「藝術」。

.給日本年輕人帶來衝擊的「青春哲學」。

.與人往來變成在「比賽演技」。

.與其隱瞞缺點,不如坦誠表露。

.對於主張「何必來到這個世上」的反出生主義,提出「救贖之道」。

 

【從生存的痛苦中,在內心獲得庇護所】

 

「是命運在切牌,為我們決定勝負。」叔本華認為,人生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而是由無數千鈞一髮的成敗構成。


我們還尚未明瞭生存的目的,就要不斷面對接踵而來的課題,摸索置身環境中最佳的解決方式,時而面臨失敗,費盡千辛萬苦過日子。


當然,也無法正確預測未來,我們尚未具備這樣的智慧。只能依據有如內在衝動的敏銳直覺,做出最好的選擇。


然而,儘管認真地活,試圖為善,無論身在何處總會有不理解自己的人,災害與疾病也會毫無道理地降臨。

 

閱讀叔本華的哲學,會在我們心底形成庇護所。這種庇護所能幫助我們擺脫「生存的意志」,以及「意志」產生的一切「迷妄」,在內心保留自由的空間。

 

現代社會以滿足慾望為驅力所造成的偏差,使得存在的痛苦變本加厲。透過閱讀叔本華的思想,思考生存的本質,便能理解「我現在感覺很幸福」與「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原來可以並存。

 

叔本華當頭棒喝、略帶諷刺針砭的言論,有助於減輕你的人生煩惱。

 

◆ 關於〔青春哲學三部曲〕出版企劃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2024年9月出版)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2024年9月出版)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2024年10月出版)

三位思想家的三個主題,簡單扼要歸納思想精華。

 

① 闡述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思想(概論)

② 這種思想為什麼會誕生(時代背景)

③ 現在為什麼應該閱讀這樣的思想(當下能如何應用)

 

從以上三個方向探討關於個體、人生、社會、政治與國家等主題,是能一氣呵成讀完的「當代思潮」精巧一冊!


各界推薦

◆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同名粉絲專頁經營者)專文推薦 ◆


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同名粉絲專頁經營者):

叔本華的哲學雖然承繼了西方哲學傳統,但又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儘管至今仍有許多爭議,卻啟發了無數後世哲學家,成為「後現代思潮」的先驅,這正是他對當代世界的巨大貢獻。

叔本華對宇宙本質是盲目衝動的「意志」理論,不僅被尼采繼承並發展出「權力意志」與「超人」學說;他對「身體」與「無意識」的重視,也啟迪了現代藝術,如象徵主義詩歌和現代主義繪畫等。叔本華雖然悲觀厭世,卻為這個世界帶來了繽紛美麗的色彩。

無論悲觀還是厭世,對叔本華來說,這其實源於他對宇宙真相的深刻領悟,並因此激發了他對解脫的追求。因此,厭世只是起點,如何度過人生才是終極的意義所在。

閱讀叔本華的著作,如同見證一位西方哲人對人生的深入探問,以及他在慾望與匱乏之間的奮鬥,最終踏上求道之路的身心成長之旅。我認為,叔本華的哲學對於二○二四年的「厭世代」仍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啟迪意義。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F.Y. RodIka
January 2, 2025
不錯的叔本華入門書籍
Did you find this helpful?

About the author


作者

梅田孝太


1980年生於日本東京都。上智大學哲學研究所哲學博士,現任上智大學專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哲學、倫理學、批判性思考。


著有《尼采:向內而非向外的思想》(法政大學出版局,2021年);合著《思索德希達與死刑》(高桑和巳編著,白水社,2018年);合譯《暴力:沒有邊界的思考》(理察.雅各布.伯恩斯坦著,齋藤元紀審訂,法政大學出版局,2020年)、《人文主義的語言思想:洪保德的傳統》(尤爾根.特拉班特著,村井則夫等審訂,岩波書店,2020年)等書。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1788年生於但澤(現名為格但斯克),父親是富裕的貿易商,母親是作家。年少時隨著父親在歐洲各國間旅行,這樣的經歷對於他的世界觀與哲學觀帶來相當大的影響。自父親過世後,他在1809年進入哥廷根大學修習自然科學與哲學。


1819年主要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1820年獲得柏林大學私講師資格。


叔本華的名字廣為世人所知,是因為1851年出版的晚年著作《附錄與補遺》,在日本則以《讀書論》、《自殺論》、《知性論》等篇章的譯本廣為流傳。戰前的日本年輕人將叔本華與笛卡兒、康德並列,簡稱為「笛康叔」,盛行一時。

 

譯者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書店與出版社。譯有:四方田犬彥《天才的餐桌》、高橋源一郎《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岩崎夏海《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2:復活的開始》、中島輝《你的不安,是因為太習慣受傷害:不再焦慮、內疚、沒自信,愛默生送給現代人的100句話》等書,譯作入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