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文誌

· 時報文化出版
eBook
27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文化不死,只是孤單

不再是借來的地方 不再是借來的時間

以文字和音樂,召喚我們回歸內心深處

追懷華語歌曲與文學之於時代與個人的印記

學者作家、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藝術家獎(藝術評論)、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得主──陳智德繼《地文誌》後新作

甘耀明、李崇建、徐國能──同學╱學弟一致推薦(姓氏排列依筆畫順序)

陳智德的《樂文誌》由三卷形式體制不同的散文組成,卷一以歌詞文本分析為基本,從一首歌到另一首歌,從歌曲到文學、從文學到電影、從歌手到樂人和填詞人、從歌詞分析到時代文化與個體生命的抒懷,細述一重又一重的歌曲與文學文本的互涉。卷二書寫音樂與文學與人生的隱然聯繫,以至幾段時代變遷與個人成長的軌跡。卷三從舊唱片和舊書刊的復刻、文學舊作的重寫及「香港字」的文化復刻,展望文藝的前景與可能。

本書卷一的九篇,皆以彼此相類的散文體例寫成,〈今宵不知如何珍重〉從崔萍的國語原唱版〈今宵多珍重〉寫至陳百強的粵語版〈今宵多珍重〉,寄寓兩三代香港移民的祝願。〈似水網界、幻海流年〉從梅艷芳主唱的〈似水流年〉,聯繫至嚴浩的電影《似水流年》、左几的電影《似水流年》,以至喜多郎的原曲Delight、黎小田重新編曲的〈似水流年〉和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開場的「似水流年」一語,追跡當中的淵源與流變。〈風繼續吹冷喝采〉從陳百強的〈喝采〉談至張國榮的〈風繼續吹〉,試圖從勵志和頹廢表面相反的對立中,尋求共同的抗衡,再思〈喝采〉化的〈風繼續吹〉,或〈風繼續吹〉化的〈喝采〉,如何為頹散邊緣的個人帶來拯救。

〈香煙迷濛了什麼〉從蔡琴的歌曲〈香煙迷濛了眼睛〉、關錦鵬的電影《地下情》、鍾玲玲的小說《愛人》、黃碧雲的小說《微喜重行》、邱剛健的無題詩,歸結對香煙時代文化的觀察、感懷。〈禁色與酷兒〉由達明一派的〈禁色〉歌詞文本分析開始,談至電影The Night Porter、鋼琴曲Gymnopédies,到Japan的歌曲Nightporter,再到〈禁色〉和它的國語版〈我是一片雲〉,再從〈禁色〉的性別平權談至《胭脂扣》的酷兒思考。〈說不出未來的未來〉從夏韶聲的〈說不出的未來〉,追溯至李壽全的〈未來的未來〉與萬仁的電影《超級市民》,聯繫八○年代台港兩地對未來的想像。

〈昨夜拋棄感覺的渡輪上〉從一首香港城市民歌的經典〈昨夜的渡輪上〉,談至它的原曲:劉藍溪原唱的〈微風細雨〉,追溯台灣校園民歌與香港城市民歌的聯繫,串聯有關抗世情懷和香港城市的失落。〈借來的香江一夢〉再寫香港,從一度深植人心的「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一語,談至彭健新作曲、鄭國江填詞的〈借來的美夢〉,以及西西寫於一九八六年的小說〈浮城誌異〉。〈再會吧,香港〉從茅盾一九三八年在香港《立報》發表的〈懷念行方未明的友人〉、田漢一九四二年據戰前居港文化人見聞寫成的話劇《再會吧,香港!》的主題歌〈再會吧,香港!〉,談至用「舊曲新詞」方式改寫的〈再會吧,香港(二○二一版)〉,在行將變動轉折的個人命途中,歸結對香港流動與根著的寄語。

本書卷二的五篇散文,包括作者陳智德三篇的東海求學回憶錄,以及一九九三年寫成、獲「八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社會組散文類佳作的〈古琴的聲音〉,和二○二○年寫成、追跡新蒲崗地貌變遷的〈大千層幻錄〉。

卷三的散文七章,是陳智德的長篇散文嘗試;有別於卷一九篇文章各自獨立成篇,卷三的〈香港心之復刻〉七章應連續一氣閱讀,視為一篇長一萬九千多字的長篇散文,以「文藝復刻」為核心概念貫串,追溯「復刻」一詞的源頭,從舊唱片的復刻,談至唐滌生經典粵劇《帝女花》的復刻、鍾玲玲小說《玫瑰念珠》的重寫和「香港字」的復刻。

本書以創新的筆法縷述音樂、文學與時代的印記,以音樂、詩歌、散文作為同一形質的文藝生命體。讀畢《樂文誌》所真正領受的,不單是歌詞文本分析、或音樂與文學的文本並置互涉論述;更是一種讓時代、城市和個體達致文藝生命復刻與重生的詩化信念。

About the author

陳智德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助理編輯、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等職。著有學術評論《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散文集《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這時代的文學》、《抗世詩話》、《愔齋讀書錄》、《愔齋書話》、詩集《市場,去死吧》、《低保真》、《單聲道》。另編有《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文學史料卷》、《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新詩卷一》、《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葉靈鳳卷》等。二○一二年獲選為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之香港作家,二○一五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藝術家獎(藝術評論)」,二○一九年憑《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獲頒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re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