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商法本土化:以票据法为视角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eBook
44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本书以票据法为视角,分别从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的影响,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其他商事部门法内容,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全书分为五章:本书共有五章,靠前章介绍我国传统票据的沿革,并对清末的“志田案”进行分析评价。第二章评述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和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以及它们对民商事立法本土化的推动。与清末相比,民初的民商事立法更注重社会实用性,在公司、票据等领域,大量传统商事习惯调查成果被立法所吸纳,客观上推动了民初商法本土化的进程。第三章比较民初五部票据法草案的优劣,并对票据立法进程中移植与本土化的冲突和调和进行评析。民初票据立法成果和立法精神被此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1929年《票据法》全面采纳“共同案”涉及传统票据习惯的条文,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票据立法本土化进程画上比较圆满的句号。第四章探寻民初的司法实践和商事公断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作用。大理院、地方各级审判厅和商事公断处共同组成商事裁判体系,传统商事习惯被广泛运用并融入商事规则中。第五章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行反思,并提出三个问题:如何对待传统商事习惯?如何发挥商会的作用?如何看待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 书后还有六个附录,附上了前清、民国时期的几部票据法草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数据统计,将民初商法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作用。同时,通过横向比较商事部门法的本土化,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法律近代化历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它还厘清了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方便我们纵向掌握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发展过程,对研究当今商事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就现实意义而言,本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是商人对法律体系建立与发展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同样面对建构商法体系的问题,如何充分调动商人们积极参与立法,使商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规范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法律的很好不错性。同时,在商法靠前性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一个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的过程,相似背景下的相似经历,民初的商法本土化,包括立法和司法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会对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有所借鉴。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re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