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

· 遠流出版
3.5
8 izibuyekezo
I-Ebook
164
Amakhasi

Mayelana nale ebook

你最近是否開始有這樣的體驗 :

老是忘東忘西?無法馬上想起別人的名字?

連昨天晚上吃過什麼,都想不起來?

哪怕你活到100歲,倘若沒有健康的頭腦,仍是枉然。


假如你認為「年紀大了,沒辦法」的話,就必須注意囉!你的大腦說不定已經開始老化。持續放任不管的話,腦子會越來越退化。

有些人在40多歲,已經提早出現大腦老化的徵兆!


難道沒有辦法預防大腦老化?其實是有方法的!


有一種劃時代的方法,不需要吃藥或任何醫療器具,就可以抑制大腦老化,活化大腦,使大腦保持年輕活力。 


隨著年紀增長,大腦逐漸老化,然而現代人頻繁使用智慧手機、飲食習慣不良、生活作息紊亂,以及運動量不足,導致大腦提前在四十歲開始老化。當科技不斷延長人類的壽命,大腦如何常保健康以支持百歲人生,成為重要議題。 


透過十五個生活習慣的養成,就可以預防大腦退化,常保年輕。這十五個方法是作者根據長年的腦神經專業觀察,認為有效的,不需要全部執行,甚至僅是實踐其一,都可以得到好處。


十五個活化大腦的好習慣: 

1. 使用非慣用手滑手機

使用非慣用手(雙手一起用無效果),能夠刺激大腦平常很少使用的部位,達到活化的作用。


2. 配合運動的節拍呼喝

運動的時候,搭配喊著「1、2」「1、2」(在心中默喊也可以),對於活化大腦有功效。


3. 用拇指、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

身體部位與大腦區塊有所對應,刺激拇指和食指以外的其他指尖,可以活化大腦較少使用的區塊。


4. 學習樂器

學樂器可以刺激指尖,隨著固定節奏運動,增強大腦的神經網絡。


5. 手寫筆記

手寫的動作可以刺激指尖和大腦相關區域,更可以強化記憶,對於習慣使用電腦的現代人尤為重要。


6. 利用詩句鍛鍊「聯想記憶」

練習寫詩,可以運用聯想記憶,刺激大腦「銘記→維持→回憶」的記憶程序。


7. 假日木匠改變大腦

養成「自己動手做」(DIY)的習慣,進行修繕、改造、製造等工作,可以同時鍛鍊程序記憶和工作記憶,活化大腦。


8. 盡量避免義務感

帶著義務感做事情,容易產生壓力,引發焦躁、睡眠障礙等不良影響。多曬太陽可促進血清素分泌,保持正面思考和愉快心情,對大腦很有幫助。


9. 做有氧運動比伸展操有效

運動可刺激大腦血液循環、抑制認知功能下降、增加海馬迴體積,是預防失智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唯一藥物以外對失智症狀緩解有用的方法。其中以有氧運動效果最佳。


10. 實行「避免失智飲食法」

阿茲海默症可以說是大腦的糖尿病,因此控制血糖,攝取充足的魚、蔬菜、水果、大豆,以及海藻、堅果,對於預防失智、維持認知功能,非常重要。


11. 提升工作效率

透過選擇和集中做事,提升工作效率,可節省大腦的能量消耗。


12. 使用手機和螢幕要有時間限制

影像對大腦與自律神經影響甚鉅,日本甚至發生觀看影響處理不佳的《神奇寶貝》動畫,致使觀眾集體引發癲癇的真實事件。大腦受影響刺激的副作用不可不甚,無論光線是否明亮、觀看距離是否足夠,都必須限制觀看時間。


13. 每天早上固定時間起床

人體生理時鐘配合二十四小時運行,每天養成固定時間在晨光中甦醒,配合晝夜節律規律地生活,可維持大腦健康。


14. 鍛鍊空間認知

失智症的一個表現就是失去空間感,容易迷路。鍛鍊空間認知可活化腦內導覽系統,預防失智。進行3D遊戲或模擬駕駛、飛行等遊戲,可鍛鍊空間認知。


15. 練習正念活化大腦

處於安靜狀態的大腦也在持續工作,因此練習正念,可以活化處於基礎狀態的大腦網絡。


【專文推薦】養成好習慣,失智不來亂  

◎ 白明奇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


也許是作者和我都是對認知障礙有著特別興趣的神經科醫師的緣故,飛松省三醫師寫的這本「大腦永保年輕的15個習慣」感覺就好像是我寫的一樣。連我在日本東北大學進修時、指導教授山鳥重醫師在送我的書內頁題的「持續就是力量」都出現在本書中,「持續就是力量」成為我日後做事的座右銘。


說也奇怪,本書提到的這15個好習慣好像也是我的習慣,尤其看到「用手寫筆記」這一條,真是會心一笑。當年我是少數用鋼筆寫病歷的醫師,還影響不少學生如法泡製,想不到後來病歷電子化,當時買了好幾小箱鋼筆墨水到現在還沒寫完呢!還有一件事,當時看到我用手寫筆記的學生,出國都會順便幫我帶回幾本Mead的筆記本,如今回想,仍然有受感動的溫暖。


2017年夏天,英國老牌醫學雜誌Lancet出版單行本說明阿茲海默氏症的危險因子,文中提到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生原因有65%是屬於先天,意即生下來就已經決定;35%屬於後天,也就是說有機會延後失智的發生或趨緩惡化,例如重視早年教育,關心聽障,控制高血壓與糖尿病,不要孤獨,務必戒菸,遠離憂鬱和肥胖等等,這個部分多半與慢性病與生活習慣有關。曾有名人說過:命好不如運好,運好不如習慣好。把這句話套用在失智症,也相當適用。


我和本書作者一樣都是神經科醫師,也持續診療認知功能障礙病人及研究此議題將近三十年,累積許多經驗與感想想要告訴讀者。在高齡化社會的當下,抗老神丹一直是很多人的期待,但是活到100歲卻是滿腦妄想、整天不快樂、步履蹣跚、全天需要被照顧,那又有何意義呢?我覺得好的修養、好的禮儀、好的生活習慣和幽默感,也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帶來優雅的老年。


「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這本書讀來很親切,內容多有科學根據,讀者一定會和我一樣喜歡,尤其養成這幾個習慣並不困難,如果你已經有一些,請繼續保持;如果你完全沒有,就開始吧!

Izilinganiso nezibuyekezo

3.5
8 izibuyekezo

Mayelana nomlobi


作者

飛松省三


日本九州大學醫學研究所腦研臨床神經生理學教授。 

1973年鹿兒島拉・撒魯高中畢業

1979年九州大學醫學院畢業

1983年九州大學醫學部腦神經內科助教

1985年得到醫學博士(九州大學)、芝加哥・洛優拉大學神經内科客座研究員

1987年九州大學醫學院腦研生理助教

1991年同校腦研臨床神經生理講師

1999年起,任職於同大學醫學研究所腦研臨床神神經生理學教授至今


因對不可思議的人腦很有興趣,故開始研究腦波、誘發式腦波、腦磁波圖像等最尖端科技的計測裝置,以期更了解腦神經波組織的構造;也和心理學和工學等其他領域合作,進行大腦的研究工作,以便對病情診斷的預防和治療有所助益。可說是臨床腦波研究的第一人。


著有《注意「腦波判讀導航」》、《現在開始!神經傳導、肌電圖導航》、《床邊之臨床神經生理學》等、並於英語的專門雜誌,刊載論文逾160篇。曾任醫學研究院副研究院長(2006年~2014年)、醫學研究院生命科學科長(2013年~2014年)。日本臨床神經生理學會理事長(2013年~2017年)。國際複合醫學會理事長、認知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日本癲癇病學會理事、日本神精學會代議員。


譯者

張玲玲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赴日本筑波大學,攻讀民間故事研究,最後在出版這個行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曾任好時年出版社翻譯兼編輯,英文漢聲雜誌社編輯,遠流出版社兒童部副總編輯,洪健全文教基金會出版部主任,現任格林文化副總經理。

Nikeza le ebook isilinganiso

Sitshele ukuthi ucabangani.

Ulwazi lokufunda

Amasmathifoni namathebulethi
Faka uhlelo lokusebenza lwe-Google Play Amabhuku lwe-Android ne-iPad/iPhone. Livunyelaniswa ngokuzenzakalela ne-akhawunti yakho liphinde likuvumele ukuthi ufunde uxhunywe ku-inthanethi noma ungaxhunyiwe noma ngabe ukuphi.
Amakhompyutha aphathekayo namakhompyutha
Ungalalela ama-audiobook athengwe ku-Google Play usebenzisa isiphequluli sewebhu sekhompuyutha yakho.
Ama-eReaders namanye amadivayisi
Ukuze ufunde kumadivayisi e-e-ink afana ne-Kobo eReaders, uzodinga ukudawuniloda ifayela futhi ulidlulisele kudivayisi yakho. Landela imiyalelo Yesikhungo Sosizo eningiliziwe ukuze udlulise amafayela kuma-eReader asekelwa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