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焦點藝術第22期/2017年9、10月號

· FOCUS焦點藝術 Book 22 · 焦點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Ebook
10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夏季,一直是藝術圈較為沉靜的暑休期間,大部分的人趁著暑休前往歐洲參觀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大展、敏斯特雕塑展等,大量的照片時時刻刻被上傳至社群網站,我想起在威尼斯雙年展中看到的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作品,「學習藝術是為了驕傲還是權力?」看著這些數量已經滿溢的藝術作品,以及來往穿梭的記者、畫商、藝術家們,這句提問真有點像當頭棒喝,究竟我們為何學習藝術呢?確實值得做為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藝術的初心。


威尼斯對於亞洲人來說,實在太遠、太不方便,但為何每年總有這麼多人必須千辛萬苦,受著身心疲勞,而前仆後繼地前往呢?威尼斯雙年展做為目前國際最重要的藝術盛事,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這裡學術和商業是完美地融合再一起,畫廊、拍賣、收藏家、策展人、館長、藝術家、藝術記者⋯⋯,所有在這個產業中的專業人士,全都被吸引而至,扮演著不同角色的每個人,都能在威尼斯找到各自所需,威尼斯雙年展滿足了這批人士的工作、生活,和藝術想像。當主辦單位宣布,由藝術家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參與創作的德國國家館獲選為本屆金獅獎最佳國家館時,不免深刻地感到目前當代藝術發展的極端面向,帶有強烈觀念的行為藝術經常是學術界、藝術獎項的寵兒,但這些「藝術」真的能讓大眾理解嗎?又或者是象牙塔中自認為菁英份子的自我滿足?這是個紛亂的時代,藝術也愈來愈紛亂,藝術再也沒有好壞之分,但我們的心始終可以學習如何選擇。


近期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舉辦了路易絲.勞勒(Louise Lawler)的大型回顧展,她最出名的系列,是拍攝其它藝術家的作品,並且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如:藏家家中、博物館內,或是在拍賣行展示時的場景,接著勞勒會對自己的攝影作品進行放大、扭曲或旋轉,使得作品能正好迎合它的新展覽空間。打破了我們對在美術館中展覽的藝術品的刻板印象,直指這些高雅印象的欺騙性和不真實性,還原了消費主義社會下藝術市場的現實。


本期專題迎接「彩虹的未來」,5月底,台灣憲法法庭作出釋憲,推翻了《民法》將婚姻僅視為在男女之間有效的定義,讓台灣在同性婚姻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同時,英國為紀念同性戀合法化50周年,今年舉辦多場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展覽,包括倫敦泰特美術館的「英國1861-1967酷兒藝術特展」、大英博物館的「愛、慾望、認同——探索LGBTQ歷史」等,從藝術史的角度,為觀眾揭開同性議題的多元面紗。我們也整理了幾位藝術家,包括從安迪.沃荷,到剛逝世的年輕攝影師任航,又是一次值得收藏的專題策劃。



封面藝術家是台灣新銳藝術家鄒駿昇(Page Tsou),曾獲得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插畫獎首獎的他,目前正受邀於西班牙馬德里的ABC美術館(Museo ABC)舉行個展,展出近年來10個系列共123幅作品,包括今年最新作品「玩具車(Toy Car)」系列。曾在英國學習藝術的鄒駿昇,雖在插畫領域成績斐然,但多數人容易忽略他作品中相當特殊的藝術風格,這次他也為《焦點藝術》特別設計了顯目突出的封面,同時也由《焦點藝術》獨家推出限量的版畫作品,發掘未來的藝術之星,讓我們一起共同典藏。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