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韓非子: 白話古籍精選21

· 谷月社
4,8
5 recenzií
E‑kniha
85
Počet strán

Táto e‑kniha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晚期韓國(今河南省新鄭,屬鄭州;鄭韓古國在今天的河南新鄭)人,漢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稱「韓非子」。韓非原爲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荀卿。韓非口吃,但他善於寫作,且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比較各國變法得失,提出「以法爲主」,法、術、勢結合的理論,集法家思想大成。韓非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政慕其名,遺書韓王強邀其出使秦國。韓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爲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韓非在秦遭李斯、姚賈誣害,死獄中。今存《韓非子》五十五篇。
生平簡介

韓非雖然師奉荀卿,但思想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在戰國末期新形勢下,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卻「喜刑名法術之學」,並「歸本於黃、老」,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爲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非生於戰國七雄紛爭之世,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是最弱小的國家,他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寄希望於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採納。這使他孤獨悲觀,大失所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爲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懣。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始皇讀了《孤憤》、《五蠹》之后,大加讚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的感嘆。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但秦始皇卻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爲了見到韓非,便急切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本來不任用韓非,在形勢急迫的情況下,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始皇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譭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爲韓不爲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始皇信以爲然,就把韓非交給法官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始皇后來感到懊悔,使人赦免他,韓非已經死了。(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從此結束了他冤屈的一生。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爲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

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自漢而后,《韓非子》版本漸多,其中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尤爲校注詳贍,考訂精確,取捨嚴謹;樑啓雄的《韓子淺解》尤爲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功力深厚。

如果喜歡谷月社的電子書出版品,您可以訪問谷月社電子書目錄:
http://goo.gl/m0mKIw

Hodnotenia a recenzie

4,8
5 recenzií

O autorovi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品,實在算不上是一家出版社。
二,數位技能不足:既然為電子書,則如電子書基本概念,電子書製作發行的技術必不能缺,而我缺之。
三,數位環境不足:電腦科技無所不能,唯早期電腦的發展偏向作業而忽略閱讀,其走向卻與一般人的閱讀習慣脫勾,很少人能夠在傳統電腦螢幕中把一本書讀完。
幾年來,在落實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的想法之前,我除了持續寫作之外,也蒐羅整理近五百本清代以前的古籍,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另外,我也以中文系好古文而疏於英文數理的背景,竟自修自學數位時代若干重要的技術,使所想所望的數位基礎,皆能自力完成,而無需假於他人之手。這個近乎不可能的成果,又解決了第二個問題。
最後,只剩下第三個問題需要解決。只是,數位環境尚不成熟,傳統電腦無法提供大眾流暢閱讀、不忍釋卷的條件,實非我的能力所能克服。
但我很清楚,無法在傳統電腦螢幕好好讀完一本書的感慨,不是我疏懶脫賴之詞,而是所有愛書者的遺憾。世間若有十億個痛恨在舊式螢幕閱讀的愛書人,就有十億股渴望解決此一問題的力量。因此,早在2006年人們還只能仰舊螢幕鼻息,忍閱讀不便之痛時,其實我已很強烈預感一個嶄新的數位閱讀時代很快就會來臨。
我只能等待。事實上,我只等了七年,賈伯斯就領導蘋果公司開發了智慧型行動裝置,不論手機或Pad,皆已為數位閱讀創造了成熟條件。但蘋果產品價格偏貴,尚不能普及於廣泛大眾。
直到谷歌推出Android系統,全球性的行動裝置與便利的數位閱讀時代乃揭開革命序幕。
在這個條件上,有許多電子書閱讀軟體陸續被開發出來,為新一代的書籍傳播與閱讀掀起了強大的革命浪潮,由於透過行動裝置與谷歌電子書(Play圖書)閱讀書籍的感受,幾乎與閱讀傳統紙本書籍沒有太大差異,而電子書卻有無數紙本閱讀所沒有的便利性與書籤筆記功能,目錄的運用也比紙本強大無數倍。因此,我在十八年前初次接觸電腦時所預感的數位淘汰紙本的時代,顯然很快就會來臨。
而這也是我必須即刻投入電子書出版行列,實現自己寫作、自己出版的自有出版社夢想的關鍵時刻。
於是,我辭去了十年的總編工作,正式邁進這一條充滿種可能的朝陽之路。

Ohodnoťte túto elektronickú knihu

Povedzte nám svoj názor.

Informácie o dostupnosti

Smartfóny a tablety
Nainštalujte si aplikáciu Knihy Google Play pre AndroidiPad/iPhone. Automaticky sa synchronizuje s vaším účtom a umožňuje čítať online aj offline, nech už ste kdekoľvek.
Laptopy a počítače
Audioknihy zakúpené v službe Google Play môžete počúvať prostredníctvom webového prehliadača v počítači.
Čítačky elektronických kníh a ďalšie zariadenia
Ak chcete tento obsah čítať v zariadeniach využívajúcich elektronický atrament, ako sú čítačky e‑kníh Kobo, musíte stiahnuť príslušný súbor a preniesť ho do svojho zariadenia. Pri prenose súborov do podporovaných čítačiek e‑kníh postupujte podľa podrobných pokynov v centre pom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