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 每一種生命的成長都有理由,都值得我們學習

· 商周出版
Ebook
6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成長是生命最強悍的力量

日本最暢銷知名生物學家•擬人化描繪萬物生長皆有時

一本匯聚生物界成長百態、讓人看見生命之美的科普書

 

為什麼昆蟲需要經歷幼蟲期?魚類為何得大量產卵?

狐狸媽媽會翻臉不認小孩?小水獺未經學習就不會游泳?

被踩踏的雜草真的會再挺直腰桿?老奶奶是人類演化的最大助力?

生命成長方式多元多樣──沒有正常與標準,只有挑戰和學習

本書以擬人化文字搭配動人手繪插圖,帶領讀者遨遊生物成長大觀園。

人類社會對於成長有既定的認知,然而人類不過是動物界的一員。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描繪成長的方式與定義,以及學習的方法與意義。體悟萬物生長皆有時,我們更能省思生命的價值,以及人類做為自然的一部分,保持各種多樣性才是我們給這個世界和自己最好的禮物。

全書共五大章:

第一章說明大人和小孩的差異有時並不在於外觀或體型,而是具有生物多樣性。有些生物不會養育小孩(昆蟲、兩棲類、爬蟲類),有些生物則會養育小孩(鳥類、哺乳類);前者只能採取大量生育的方法增加後代的存活率,後者則發展出保護自己和小孩的不同手段。

第二章談生物的成長和學習。昆蟲依靠與生俱來的本能生存,無須學習,就知道該如何求生。然而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是依靠智能生存,子代需要親代的照顧與保護,藉由遊玩與體驗學習生存的方式。

第三章論及生物多樣性。生物演化的過程中,有些部分是不變的,例如人只有五根手指。但有些特徵維持多樣性,例如有些植物的果實裡同時有生長慢和快的種籽。演化過程中有益的特質會持續下去,而無法分別優劣的部分則維持多樣性。

第四章主題是測量成長的方法。作者以植物的生長為例,說明成長並不是只看長得高、長得壯,有時候會因應環境而有不同形式的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則。

第五章總結成長的概念,作者認為生物都有成長的力量,那並不是靠有意識的努力,而是時候到了就該成長,循序漸進地進行。大人能做的事情,是為孩子準備好適合成長的環境。

讀者讚譽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水獺,河馬,及其他植物昆蟲等的成長方式,對照人類的想法。我們可以藉由觀察自己與身邊的人事物,重新檢視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者還有其他有趣的書籍,我會再找這些書來看看。

◎我在保育員的學習會上讀了這本書,用很簡單的方式說明了深奧的內容。

◎很棒的一本書。寫得淺顯易動,但內容卻又很深奧。雖然主要是講述各種不同生物的成長方式,但卻不是以此為主旨,而是藉由各種不同生物順應環境的成長方式,依靠本能或是運用智慧的學習,發展出多樣化的型態這些現象,反思人類社會的狀況。稻垣老師的書真的很有趣。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