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氏傳奇:大秦宣太后的故事(下)

· 人物誌 · 百善書房
3.0
1 review
Ebook
33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羋氏傳奇:大秦宣太后的故事》描述了一個偉大的女人,她的一生波瀾壯闊、縱情恣意,她在至高處把持朝政呼風喚雨,太后專權自她而始,太后稱謂亦始見於她。她就是千古太后第一人——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

  她執政四十一年,以一介女流之身,縱橫於列國之中,左右著整個戰國的時局。但這也是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歷史作品。這是戰國中後期一個時代的縮影,張儀、蘇秦、白起、范睢等名臣名將悉數登場,再現伊闕之戰、垂沙之戰等知名戰役的宏大場面,合縱連橫,七國爭雄,爭戰天下。讓我們跟隨宣太后的腳步,領略那如火如荼、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一、羋氏撒潑令尹府

 

西元前325年秋,朔風颯颯,威武的槐樹也抵不住秋風的掃蕩,葉落紛紛,鋪陳出一地的金黃。

此時,在風中站著兩個人,一個是秦惠文王嬴駟(前354年─前311年,史稱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是秦國首位稱王的君主。),另一個是秦相國張儀(?~前310,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魏國人,因輔佐惠文王,運用縱橫之術,遊說於列國之間,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為秦謀利,為秦國的強大和之後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兩人望著宮牆外的一棵老槐樹發呆。

嬴駟的臉有點兒發白,這使得他臉上的稜角越發分明,陽光透過樹葉,映射在他的臉上,斑駁的光線讓這張年輕的臉佈滿了滄桑。他伸出手摸了摸頜下的鬍鬚,淡淡地道:「你看這些落葉,滿地皆是,遍目所及,儘是金黃,像不像現在的秦國?」

張儀愣了一下,他看了眼這位有雄心大志的秦王,此時他的神色比任何時候都顯得嚴肅,整個臉竟冷得像塊冰。張儀暗暗地打了個寒戰,一時不敢置言,只是兩片薄薄的嘴唇一撇,從鼻孔裏發出“哼”的一聲,算是應合。

“五國攻秦,公孫衍(生卒年不詳,魏國人,于秦惠文王五年在秦國任大良造,人稱犀首,後居魏,主張合縱伐秦,是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端的厲害!”嬴駟發出一聲冷笑後又道:“這滿地的落葉,便如五國的甲士,把我大秦圍得水泄不通啊。”

秦國自秦孝公和商鞅變法之後,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他們對內獎勵耕種,以法治國,對外和楚聯姻,與齊、韓、趙等國聯盟,內修外治,國力日強,到了秦惠文王,已摘掉了“弱秦”的恥辱帽子,一躍成為列國之中的“強秦”。

特別是惠文王任公孫衍為秦國大良造之後,公孫衍率軍伐魏,斬首魏軍八萬,迫使魏國割地求和,一舉奪回了秦厲共公時被魏佔據的河西之地,洗刷了百年之辱。

河西是秦國打通走向中原的重要門戶,此門一開,秦國便有可能入主中原。然也正因為如此,引起了各國的警惕。正值列國對秦虎視眈眈之時,張儀入秦,因其與公孫衍政見不和,將公孫衍排擠出秦。

公孫衍退出秦國後,回到了他的母國魏國任大將軍,遂聯合韓、趙、燕、中山等四國相王,欲借五國之力,攻擊秦國,使秦國一下子成了眾矢之的。

張儀迎著風縮了縮脖子,他似乎還有些不習慣這突來的寒流。嬴駟瞄了他一眼,這位大秦的相國由於早年遊走列國,飽經風桑,雖道只是而立之年,看上去卻比同齡人老了幾歲,若非穿了錦衣華服,卻是活脫脫一個農夫。此時縮著脖子,兩手攏在袖裏,那形象越發不堪。嬴駟“嘿”的笑了一聲,“相國不說話,是怕了嗎?”

張儀搓了搓手,訕笑道:“怕倒也未必。适才臣想了想,公孫衍的合縱之策並非牢不可破。”

嬴駟“哦”的一聲,轉頭望著張儀道:“倒是說來聽聽。”

“聯合諸弱國以抗強國,是為合縱,公孫衍四處奔走,聯合了韓、趙、燕、中山等四國,勢頭兇猛,表面上看來確實嚇人。”張儀微微一哂,“實際上這五國之間,各懷鬼胎,即便是有了盟約,也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

嬴駟饒有興趣地問道:“如此說來,相國已有妙計!”

張儀自信地點了點頭,然後伸出四根手指頭,說道:“四個字,聯齊盟楚。而且只需王上再入一次洞房,此危機可解矣!”

嬴駟聞言,越發的有興趣了,笑道:“往下說。”

張儀道:“此大亂之世,雖道是諸國並列,然唯以秦、楚、齊為最強,只要我們與楚、齊聯盟,五國相王,何足懼也。”

“此計大妙!”嬴駟笑道:“秦楚早有聯姻之先例,若能成此好事,可解當下之危。唔……都說楚女腰細,如風中之柳,妙是妙也,不知相國有幾分把握?”

“王上只管養好身子,做新郎便是!”

翌日,張儀離秦,他這一走,走出了大秦帝國一個新的時代,引出了一位奇女子。

 

 

楚國都郢。

是日晌午,演武堂內賓客滿堂,堂下的人有的翹著二郎腿,在太陽底下悠閒地喝著茶,有的則圍在演武台周圍,大聲疾呼。

演武臺上正有兩人在比武,台中央的照壁之下放著一桌子的金銀,敢情是比武的賭資。

在戰國時期,各國尚武,因此朝野上下,無不以習武為榮,民間似這種比武之事,更是隨處可見,有的時候官家的一些公子哥兒也要到這種地方來一試身手,出些風頭,以便將來去軍中任要職。

是時,臺上便有一位公子哥兒,據說還是令尹(戰國時期楚國的最高官銜,相當於相國)的一個什麼親戚,一身拳腳功夫十分了得,不到三五十招,就把對手打下了台。

台下買了那公子哥兒勝的人高聲歡呼,興奮的不得了。那公子哥兒聽得低下陣陣歡呼,也是十分的興奮,趾高氣揚地在臺上走了幾圈,往下麵大喊:“還有誰上來!”

台下頓時鴉雀無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上去。

正值此時,突有人喝了一聲,走上台去。

那人體形魁梧,一臉的虯髯鬍子,上得台時,兩眼一瞪,喝了聲:“來吧!”沖將上去,掄拳便打。那公子哥兒見對方若鐵塔一般,一時心虛,被打得迭連後退。

這個大漢名叫魏冉,也就是後來名震戰國的穰候,在秦國稱雄四十餘年。不過此時他還是個小混混,與同母異父的姐姐羋氏相依為命。他天生神力,那手臂仿如鐵制的一般,舞將起來,呼呼生風,不出十招,就把公子哥兒一腳踢下了台。

公子哥兒覺得如受了奇恥大辱,起了身後,一邊大聲咒駡,一邊又上得台去。魏冉冷笑道:“還沒被我揍夠不成?”

“知道我是誰嗎?”

“卻是不知!”魏冉道:“我只知來此地把人揍倒了便能掙銀子!”台下人一陳哄笑。公子哥兒氣怒已極,臉上青一陣紅一陣,惡狠狠地道:“我叫昭雄,乃當今令尹大人昭陽的侄子。”

魏冉呵的一聲,笑道:“好大的來頭!你可是說你是令尹大人的親戚,我便揍你不得?我且與你說,我到這裏是來掙銀子的,只認銀子不認人,如今你被我揍倒了,那些銀子便是我的了。”說話間,便走到桌前,要去拿銀子。昭雄右腿一揚,啪的一聲踢在桌子上,金銀嘩啦啦撒了一地。魏冉勃然大怒,喝道:“你究竟要如何?”

昭雄道:“想在這裏掙銀子可沒這麼容易。”話落間,掄拳又打。魏冉此時也被激怒了,“打壞了你,可怨不得人!”他的力氣異于常人,昭雄根本不是他的敵手,但昭雄好面子,幾次被打翻在地,依然強撐起來再戰,最後讓魏冉一記重拳,打得飛出臺外,一命嗚呼。

人命關天,非同小可,在場人等都著了慌。魏冉雖說生性好武,可畢竟從未打死過人,見那昭雄吐著血沫子果然死了,也不由慌了神,拾了臺上的銀子就想跑,卻被眾人堵在了裏面,脫不了身。不出多久,令尹府的人趕到,魏冉被一群帶刀的甲士帶走了。

 

 

楚都郊外,雲夢澤。

所謂的雲夢澤,實際上是楚地洞庭湖一帶由水窪變成的沼澤地。由於這一帶依山帶水,適宜耕種,便居住了不少人。

是日,一群姑娘正在山上採茶,突聽見山下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跑過來,邊邊跑邊大聲叫道:“出人命啦,魏冉讓人抓了……”

山上的採茶姑娘均是聞言色變,當中有一位姑娘,十八九歲的樣子,聽了這一聲喊,花容失色,扔下茶簍子,飛一般地往山下跑。

少年跑到那姑娘近前,氣急敗壞地說:“羋姐姐,壞了,壞了,魏哥讓人給抓走了!”

原來這少年每天跟在魏冉屁股後面廝混,魏冉在演武場比武時,他就在台下觀鬥,魏冉被人帶走後,便跑來向羋氏報信。

羋氏聽了演武場之事後,驚叫了一聲,“這死小子活膩了不成,如何就把人給打死了?”說話間便風風火火地趕去令尹府。

少年問道:“你要去做什麼?”

羋氏邊走邊道:“去要人!”

少年知道令尹是楚國最高的官兒,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楚懷王也要給他幾分面子,魏冉落在他的手裏,無疑是凶多吉少,倘若羋氏再趕去胡鬧,不過多搭一條命進去而已。想到這一層,少年急得直跺腳,“魏哥殺人了,殺的是令尹的侄兒,你拿什麼去要人?”

羋氏道:“若要不回我弟,我也不回了!”

 

 

令尹府外,羋氏剛到大門口,那廂邊正好有一輛馬車停下,從車裏出來個三十歲上下的中年人,皮膚黝黑,一臉的風塵之色,倒有幾分像是剛趕集回來的農夫。不過看其穿著打扮,以及所乘的馬車,異于尋常百姓,該是個什麼地方的官兒。

羋氏見他走上臺階去與看門人說話,心想要是叫他一耽擱,說不定我弟的命就沒了。忙沖了上去大呼道:“這位兄弟,見令尹大人須講個先來後到,你停車之時,我已先到此處,勞煩你等一下,讓我先見了。”

那中年人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了一番,見其穿了身杏黃色衣衫,且是民間布坊所出的最普通的粗布料,顯然是一個民女,便說我有軍國大事在身,煩請姑娘先等一等吧。羋氏一聽,頓時就急了,說道:“國家的事就是大事,老百姓的生死便不是大事了嗎?”

在戰國時期,社會風氣奔放自由,人與人之間雖有官民之分,卻是沒有森嚴的等級之別,這中年人被她一番搶白後,也不生氣,只是笑道:“原來姑娘也有大事,那一同去見如何?”

羋氏雖寄居鄉野,實是望族之後,生來七竅玲瓏,眼珠子滴溜溜一轉,便是生出一計,心想我要是硬闖進去,未必能見到令尹,與他一同去反倒是便捷了。當下微微一笑,說道:“我見你也是個斯文人,便不與你爭吵,請!”

中年人道了個謝,向看門人報了名諱,叫其前去通稟。羋氏待門童進去後,把那中年人拉過一邊,笑道:“原來你叫張儀,是秦國來的使者!”

“不錯。”

“咱們在此相識,可算是有緣?”

張儀遊走列國,憑的就是智謀和一張利嘴,他一聽這姑娘口風,就知她有事相求,眼下五國圍秦,他身負邦交重任,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微哂道:“姑娘可是有求于張儀?張儀千里迢迢而來,飽經風霜,國事在身,姑娘的事還是自行解決吧。”

“你這人好沒善心。”羋氏瞪了雙大大的眼睛道:“當真見死不救嗎?”

張儀訝然:“何人要死了?”

“我!你要是不幫我,我便一頭撞死在這裏,臨死之前,用血在這牆上寫下大大的四個字,張儀害我!”見張儀一臉驚恐,羋氏收起了激昂之色,卻是突然咯咯一笑,“不瞞你說,那令尹蠻橫霸道,抓了我弟,一會兒你只需帶我進去,但要他們還了我弟,我馬上就走,絕不會連累於你。”

張儀一來不明究竟,以為不過是小事一樁,二來實在是逃不脫糾纏,心想當是做了件好事便了,就答應了下來。及至門童回稟,帶著羋氏進了令尹府。

楚令尹昭陽是個清矍的老者,雖道形色消瘦,雙目卻炯炯有神,眼珠子轉動間滿是狡黠之光,見了張儀便要上去打招呼,羋氏怕他們一說開了便是沒完沒了的軍國大事,搶身上去,擋在了兩人之間,大聲道:“兩位且慢談國事,把我的事先解決了罷!”

昭陽不知此女是什麼身份,看了張儀一眼,問道:“她是何人?”

羋氏哼的一聲,“你可是有個叫昭雄的侄子?”

昭陽臉色一沉,說道:“正是!”

“你侄兒在比武時被我弟魏冉打敗了,卻依然胡攪蠻纏,不依不饒,結果我弟失手,不慎將其打死了。雖說打死了人確實下手重了些,但事情須講個因果,若不是你侄兒糾纏在先,自然也不會出了人命。”羋氏理直氣壯地說了一通之後,把手指向張儀,繼道:“他就是來為我主持公道的,你要打也好,要罰也罷,總之不能將我弟殺了抵命,不然的話,於理不公!”

張儀聽完,臉色頓時就變了,他號稱以一張利嘴稱雄於天下,周旋於列國之間,今天倒好,話沒說上一句,就攤上了人命官司。剛想要開口說話,就聽見昭陽一聲暴喝:“好你個潑婦啊,人都讓你殺了,倒還像你占了理兒,我若是說個是非,討個公論,卻是於情不合了?”

昭陽越說越氣,指著張儀說道:“還有你,你到楚國是來挑梁子的嗎?”

“我……”張儀正要辯解,陡聽羋氏也是一聲暴喝,“我告訴你啊老頭,其一,是你侄兒蠻纏在先,我弟才將其一拳打死了;其二,比武約鬥,傷也罷,亡也罷,在所難免,總之,讓我弟抵命,有失公允。”

昭陽雖官至令尹,但並不是個能言善辯之人,氣惱之下要把張儀和羋月兒兩人都轟出去。

張儀忙道:“大人息怒啊,這事與張儀沒什麼干係,張儀是來聯姻的!你要是不由分說,把我也轟了出去,可真就壞了大事了!”

昭陽雖在氣頭上,但仔細一想,張儀剛剛入楚,就算與羋氏一道同來,也未必便是幫兇,若是就此將他趕了出去,與楚國無益。心念電轉,讓家丁把張儀留下,架了羋氏出去。

羋氏鬧了半天,徒勞無功,眼看著就要被拖出府去,救弟無望,急中生智,就著張儀的話頭接著說道:“既然是來聯姻的,把我拖出去,就不怕壞了大事嗎?”

昭陽怒斥道:“楚秦聯姻,與你何干?”

“如何與我無干?他要聯姻的人正是我!”羋氏指著張儀,信口便道:“來此之前,我們就已說好,我也答應了嫁去秦國,不然我如何會與他同道而來?”

張儀一聽這話,臉色煞白,想他張儀縱橫列國,無往不利,今天算是遇上剋星了,她這信口一說,言之鑿鑿,他即便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干係了。

Ratings and reviews

3.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蕭盛,原名尹宣韓,中國寫手之家網站創辦人,原創小說網站發起人,自由撰稿人,研讀史書多年,對中國古代史、世界史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提倡用新的視角去解讀歷史事件和人物。最近出版的新書有《北緯30°未解之謎》《驚天謎案》《中國奇異記錄》等,並於臺灣出版《埃及豔后》等系列圖書。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