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神與超幽:節日和香港的地域社會(上下卷)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Ebook
14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對一般香港人來說,「醮」是一個通過道士、和尚的媒介與鬼神溝通的大規模祭祀活動。醮祭的種類繁多。在香港,除了吉澳、高流灣及塔門等地稱為「安龍清醮」外,大部分的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太平清醮」或「安龍清醮」都是一種保平安的「祈安醮」,統稱為「打醮」。香港的打醮一般是定期舉行的。最短的周期如在長洲,每年舉行一次。最長的是上水和大網仔,每六十年舉行一次。 本書作者蔡志祥教授從1979 年開始考察香港各地的清醮活動,在這將近四十年間,他既是清醮的民族志記錄者,同時是社會文化的思考者。本書是對其四十年研究歷程的一個記錄。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香港傳統中國節日的歷史人類學視野」,以香港不同地區舉辦的清醮儀式為切入點,說明民間宗教和傳統宗教節日與地方社群的關係,探討中國民間宗教的普同性、差異性和變動性,並嘗試探討宗教儀禮的功能和象徵意義,如何因地域社區內的移民和都市化過程而產生變化。 下卷「1980 年代香港新界清醮的影像民族志」,主要以1980 年代作者在香港新界地方觀察的四個太平清醮為切入點,探索在攝影器材多元化、照片數碼化以前,影像可以怎樣輔助在田野中的研究,並討論研究者可以怎樣通過影像,從比較的角度,理解周期性的儀式節日的延續、調整和變化。

About the author

蔡志祥,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華人社會的節日與民間宗教、近代中國的家庭與宗族、中國商業史及華南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著作包括《打醮:香港的節日和地域社會》;〈出閣:1850-1950 之間潮汕僑鄉社會的婦女〉、〈親屬關係與商業:潮汕家族企業中的父系親屬和姻親〉等專書及文章,以及編著《許舒博士所藏商業及土地契約文書:乾泰隆文書》I 及II(合編)、《儀式與科儀:香港新界的正一清醮》(合編)、《迷信話語:報章與清末民初的移風變俗》(合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合編)、《香港歷史、文化與社會》(合編)等書。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