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共寫了三百多首詞。他以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來填詞,在柳永發展慢詞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了詞的意境,這樣,就把歌者之詞變成了詩人之詞。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變化。
以文為詩,是從北宋初年起許多詩人繼承唐代韓愈開辟的道路,共同努力的目標。到了蘇軾,才將這一新的藝術表現手法提高到非常完美的程度。與此同時,蘇軾又以其創作實踐開始提倡了以詩為詞的風氣,使得詞這一文學樣式,在柳永之外,又出現了一種更徹底的變革。這種變革,其意義在於詞境的空前擴大,作家個性的更其鮮明呈露與語言、音律和風格的解放。
在柳永以前的詞人,在填詞時,總免不了要考慮什麼樣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才能夠用詞這一樣來表現的問題。柳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界限,在創作中反映了城市平民的生活情調和審美情趣,然而男女之間的離合悲歡仍然是柳詞中主要的生活畫面,音律諧和、鋪敘委婉仍然是柳詞主要的藝術特點。只有到了蘇軾,才以歌詞反映了以前詞人所沒有反映過的廣闊的內容。凡是別人能夠用詩來寫的題材和主題,他都勇敢地將其寫入詞裡。這樣,詞就不僅可以用來說愛言情、傷離念遠,而且用來懷古、詠史、說理、談禪,甚至還可以抒發懷鄉愛國的感情,真正做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藝概》卷四)詞之有題目,有小序,也是從蘇軾正式開始。這也表明由於內容的開拓,有時非序不明。於是,以前因詞的題材和主題比較狹隘,詞中所體現的作家個性不很完整或不很鮮明的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與此相聯系,蘇軾還使用了自己獨特的語言來填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音律的束縛,形成了前無古人的詩人之詞。這種新型的詞的出現,使的詞這一樣式不再僅僅的音樂歌詞的身份存在於藝壇,而且日益明確地同時以抒情詩的身份而存在於詩壇。這對於詞的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突破。
蘇軾這種橫放杰出、以詩為詞的創作實踐,是對晚唐、五代以來古老傳統的否定,從相反的方向發展了詞的內容和形式。它不僅顯示了詞體解放的實績,同時還為南宋時代的辛棄疾為代表的愛國詞人們開辟了道路。歷史已經證明蘇詞對於詞的發展,貢獻是巨大的。《東坡樂府》中的三百多詞,成就決不在詩歌和散文之下。
(百度百科)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