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的形狀:72件文物,看得見的中國哲學

· 漫遊者文化
Libro electrónico
222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思想可以有形體

文物是思想的容器

 

從文物進入思想,

探索古人眼中的宇宙與世界、他人與自己,

看他們如何回應世界的變動、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求——

中國哲學「天」與「人」的觀念現形記

陳茻 「與點堂創辦人、體制外國文教師」 專文推薦

謝哲青 「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好評推薦

◎ 收錄79張高清彩圖,透過72件珍貴文物,讓思想成為可具體觀察的物件,不再虛無飄渺。

◎ 既講觀念的由來,也講物的藝術、人的故事,更談思想與人的關係。從文物觸摸中國哲學世界,提供今人能安頓身心與值得堅守的內在精神。

◎ 附「中國哲學脈絡全覽圖」,結合文物與觀念,構成思想的銀河星系圖,超越制式時間軸。


72件精選古文物

殷墟甲骨、博山爐、馬王堆帛畫、彩繪二十八宿圖漆箱、《女史箴圖》、大秦景教碑、銅觀音立像、《富春山居圖》、《谿山行旅圖》、《黃州寒食帖》……

 

18個型塑中國思想世界的關鍵字

埋藏‧祖先‧巫師‧天命‧哲學‧孝敬

天象‧宇宙‧帝國‧仙境

名教‧山林‧佛陀‧絲路

禪道‧天理‧聖賢‧信心

 

「看見」中國哲學思想的具體樣貌

文物不是死物,不只是博物館裡的展示品,

它們凝聚了古人的思想和信仰,

是古人對於人性、宇宙、此生和來世的思考,

更是今人認識古代哲學思想與精神生活的媒介。

•••


◎ 西周的「大盂鼎」銘文,可以看到周朝為了統治正當性,發明出以「民意」為基礎的「天命」觀念,從此後世改朝換代有了正當理由。

◎ 戰國時的「行氣玉柲銘」、西漢的「行氣導引圖」,顯示了當時有「氣化宇宙論」,從此「氣」在中國思想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產生了獨具特色的醫療術「氣功」。

◎ 西漢的「規矩銅鏡」,邊緣用幾何圖案象徵天空,中心銘刻四方形象徵大地,方形四角延伸出的V形紋則代表天空邊緣。以紋樣清晰表明了,當時的人認為天地人同在一個時空,不管是此生或死後的來世,所有悲歡離合只能發生於這個宇宙中。

◎ 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中,畫家在畫面的近景與遠景之間做了留白,那片神祕的虛空標誌著巍峨高山與喧鬧人間不可跨越的界限。這就是畫家眼中「天」與「人」真正的距離。

◎ 北宋的「汝窯青瓷蓮花溫碗」,晶瑩剔透的釉體,散出雨後天青的神祕光澤,表面還有細密的開片紋路分割釉質,讓這只溫碗看起來如玉似冰。欣賞和把玩這只溫碗的心靈,已經厭倦了盛唐的姹紫嫣紅與金光銀色,渴望沉浸於一種空靈、安靜、中和、樸素之中――他們是士大夫。

如果文物會說話,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它們不只是文明的物質遺產,

更藏有古人要我們聆聽的信息。


本書以72件文物為載體,分為18個主題,講述從上古到王陽明這千百年間建構起的中國思想體系。


它不全然以思想出現的線性時間為結構,不同於一般思想史;

它以各思想成為具有影響力之觀念、信仰、態度或價值觀的時機點為線索;

它娓娓道來使各思想成為一家之言的核心概念與思想家故事;

它闡述這些人、這些事在時代變動造成的群體精神壓力下,

如何贏得歷史定位,如何因此被刻到器物上、被畫到紙卷上,

由無形的「思想」轉變為有形的「物」。


透過這些文物,我們和我們的後人,

依然能夠觸摸我們祖先生活的溫度,

感受他們的悲傷與歡樂、恐懼與希望。

Acerca del autor


張曦


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哲學博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倫理學基礎理論和方法論、西方倫理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問題的研究。


不同於一般象牙塔裡的教授,他是最早將科幻小說《三體》搬入大學哲學課堂之人,也將宮崎駿的動漫和《魔戒》這樣的通俗文學轉變為哲學研究的對象。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