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關懷的100個小故事

· 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5.0
1 review
Ebook
30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這本書讓你思考什麼?
  作者很早就發現:對醫護人員、專業人士或許需要講理論與學術,可是對一般社會大眾卻一定要多講些故事。曾有學員跟我說:「我以前上過生死學的課,可是教授都在講理論,聽得很無聊。」我回答:「有些教授根本沒到過生死交關的現場,當然只能講理論啊!」我常說:「講理論很無趣而且很快就忘記,講故事卻讓人記憶猶新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對社會大眾必須用故事來傳達觀念。」

  死亡非我所能掌控,我對死亡無能為力。我唯一可以決定的是:在死亡來臨之前,我現在可以怎樣活著?我可以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或同流合污、如行屍走肉般的活著,我也可以「眾人皆睡(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活得與眾不同而且「目中無人」,這就是你想要活出怎麼樣的生命態度。

  ■這本書要讓你瞭解什麼?

  在美國原來叫做「死亡學(Thanatology)」的東西,到台灣的大學教育,就變成「生死學」,潛意識裡面就是想用「生」的喜悅來稀釋「死」的恐怖,到中小學之後,就變個樣子成為「生命教育」,讓「死」字完全不被看見。

  其實,「生命教育」的八大課綱其中之一是「臨終關懷」,把「死的恐怖」的稀釋度從二分之一急遽降到八分之一。可是,有個最根本的問題是:「假如你永遠不會死,請問需不需要生命教育?」原來「生死學與生命教育」的必要與重要,就是建立在「所有人都一定會死」的前提或基底之上。

  既然是因為「所有人都一定會死」,才需要「生死學與生命教育」,卻連名稱都畏畏縮縮,感覺像是魚目混珠或掩耳盜鈴一樣,請問到底在怕什麼?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  1965年生,高雄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曾任:
  國防部陸軍第八軍團司令部軍醫官兼法醫官。
  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及心蓮病房� 主治醫師。
  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 家醫科主任。
  花蓮縣醫師公會� 理事。
  屏東美和科技大學� 兼任講師

  現任: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 理事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理事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98年4月迄今)
  高雄醫學大學「生死學與生命關懷」兼任講師

  作品:
  《心蓮心語—安寧療護與生死學》、《在心蓮病房的故事》、《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在心蓮病房的故事2》、《我還活著—在心蓮病房的故事3》、《蓮心安在—在安寧病房的故事4》、《醫院的大小事—許禮安醫師的手記》、《許禮安醫師的家醫講座》、《橫跨生死長河—病情世界的多重現象分析》、《安寧緩和療護》、《人生,求個安寧並不難》、《那些菩薩給我們的故事—安寧療護故事集》、《安寧療護的100個小故事》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