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 Taiwan《觀・臺灣》46期-在福爾摩沙旅行

·
· Story Studio Inc.
Ebook
6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臺灣在1860年開港通商後,遠渡而來的國外訪客以文字、攝影或博物學標本等方式留下紀錄,通史性質的西文臺灣歷史書寫,也在19世紀最末幾年開啟先河。以上都讓臺灣在歷經幾乎長達兩個世紀的封閉狀態後,重新回到世界的知識網絡之中。

本期《觀.臺灣》回溯臺史博累積的19世紀末海外史料研究成果,深入史料產生的當下脈絡,包含書寫者的旅行條件、旅行目的、個人特質、知識及人脈網絡、書寫風格與價值觀等;在釐清這些影響書寫的因素後,可以更瞭解書寫者的人性樣貌,以及史料的生成有其特定時空框架。有些知識與印象,竟可追溯到17世紀。

重新檢視這些記載,並非順應著此些「異國之眼」來定義自身,反而是藉由對這些材料的重新認識、驗證、甄別之後,脫去層層濾鏡,更貼近百年前的真實臺灣的樣貌。最終目的,是幫助我們理解自身這塊土地,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探索前路。


【目錄】

一、前導專欄

編輯手記

一頁時代 《臺日畫報》──小說


二、封面故事

圖解歷史 集合啦!19世紀的旅人

圖解歷史 旅人都從哪裡來?

履歷書 臺灣如何進入世界?探密者、報導者、研究者中的福爾摩沙

旅遊指南1 必看HOT SPOT:達人帶你遊19世紀臺灣

使徒行傳 宣教師李庥的第一個海外任務

旅遊指南2 準備PREPARING:旅人行囊大解密

女性書寫 在文字中舒張自我──19世紀末西洋女性旅人的臺灣書寫

旅遊指南3 警告WARNING:來到臺灣,不可不知的四件事

專訪筆記 世界是張充滿連結的網──植物學家談臺灣踏查史


三、人與物

魔幻時刻 無拘無束的賭徒玩心──夾娃娃機店

女人本事 從前從前,滿平街上有個陳滿屏

復刻食譜 杏仁豆腐

人生如歌 臺灣迷音謎之音──跨越族群與世代的感官記憶


四、臺史博大小事

大展微觀 我在博物館抗爭的355天──「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策展紀實

物中風景 見證時代鉅變──潘踏比厘的六品武官補服與鈐印

典藏物語 文物搬運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