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 擺脫有毒工作思維,重啟生活與事業高峰的改變之書

· 樂金文化(方言)
Е-књига
350
Страница

О овој е-књизи

拚死拚活工作,回家卻得不到好臉色?

別人都在加班,自己更不該準時下班?

改寫人生劇本的雙贏導師提醒,別只贏了事業,卻輸掉人生,

高效幸福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才是你該選擇的!


全球權威領導學專家約翰.麥斯威爾、美國最搶手的商業導師派屈克.蘭奇歐尼一致好評推薦

加碼提供線上版「雙贏練習簿」,邊閱讀邊實戰,就已先贏一半


「科技強人伊隆.馬斯克的工作量,一週至少80到100小時。」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每週在公司度過50至60小時。」


看到這些成功人士都如此努力,僅是一般人的你我似乎更該賣命,

想著社會如此競爭,暫且犧牲健康、人際關係和個人幸福只是小事,

於是,有太多人就錯把工作當人生,出現下面這些狀況:

‧   和家人聚會,還在回覆客戶的訊息和郵件。

‧   想休息不敢請特休,總是擔心工作做不完。

‧   決定這次忙完要好好休息,卻又開始下個工作週期。


STOP!你以為的努力奮鬥,其實只是在慢性自殺,

本書要告訴你,過勞的成功,只是贏在職場的生活輸家,

這不只陷入了過勞崇拜的迷思,更可能毀了大好人生。


※別否認!討厭工作的你也可能「過勞崇拜」

先回頭想想,人為什麼要工作?

除了基本養家餬口的生理需求,其實還有「被需要」的心理需求。

為了達到這些需求,我們需要工作,甚至超時工作。

經驗和研究都告訴我們,超時工作的原因有很多,

從整體來看,除了關乎工作的本質,現代科技也讓超時工作成為常態,

就個人來說,超時工作讓我們避免被淘汰,更讓我們覺得自己無可取代。


請捫心自問,是不是曾經有這些想法或經驗:

‧   這個項目只有我一人負責,沒有我不行→帶來個人成長與認同。

‧   在社群媒體上抱怨加班,卻是「假謙虛,真炫耀」→是身分地位和價值的標誌。

‧   工作還有薪水拿,比起沒完沒了的家務好得多→成就很明確。

‧   再加油一下,這個月的業績就能比上個還要好→對自己有超高期待。

也因此,再怎麼抱怨工作、唾棄加班,其實每個人都可能「過勞崇拜」!


※五項練習!請勇敢和崇尚過勞的自己說再見

成功的感覺雖好,但一不留心就會引發種種危機,最後不只成效變差,甚至傷害身心。本書的兩位作者──海亞特父女檔,就是在付出了慘痛代價後,才發現了這點,及時止損,不只改寫了自己的人生劇本,也成為許多企業領導者的導師。


為達工作與生活的兩全其美,他們列出了五項原則與五個搭配的練習方法,從組織科學和心理學的學術研究出發,透過實際案例,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來取得雙贏,更分別提醒個人和管理者,在設定自己的雙贏目標時,應該要怎麼做。


‧   原則一:生活有很多重心,工作只是其一

→請這樣練習:將「贏」定義為「把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完成」,並列出對自己的人生來說不可妥協重要且需要的各種事項。


‧   原則二:有限制更自由,產能創意都提升

→請這樣練習:安排你一天的時間,並將前一項練習中的重要事項分為「有成就的事」、「沒有成就的事」與「休息」,並盡量不讓「有成就的事」的時間大於其他兩者。


‧   原則三:工作與生活具有動態平衡

→請這樣練習:安排過一天的短期安排後,進展到一週行事曆的排程,請盡量為每個時段都排定活動,才能避免工作時段無限擴張,但須注意仍要保持彈性。


‧   原則四:不事生產其實充滿威力

→請這樣練習:在做好各種準備與安排後,為了讓緊繃的身心放鬆,請你留一些空白時段,可以是拿來進行興趣的培養,或只是無所事事的放空。這不只可以充電,甚至還能提升工作成效。


‧   原則五:高成效靠「睡眠休息」立基

→請這樣練習:人不能不睡覺,這是最基本的生理運作。為了達成更有成效的睡眠,請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和習慣。


把人生過成想要的樣子並不困難,請先停止「把工作帶回家」的壞習慣,接著掌握5原則、擺脫過勞崇拜,就能提升工作技能、用更少時間創造持續的成功。


成就自我不必超載求生,好好生活也能成功晉升,小孩子才做選擇,成熟大人的你可以既為職場贏家又是生活勝利組!


本書特色


搭配書中五項雙贏原則和練習,提供「雙贏練習簿」下載,同步閱讀與實踐,效率更加倍。


雙贏推薦


Jin|「職場支援 Career Surppoer」站長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抹布 Moboo|「科技工作講」主持人

慢活夫妻 George & Dewi|暢銷書《慢富》作者


「難得一見的好書,不只發人深省,更實用無比!麥可和梅根在書中分享的睿智見解,是其身為美國深受信賴的專業企業教練,多年經驗所衍生的副產物。我非常推薦本書!」──克里斯・麥切斯尼(Chris McChesney),暢銷書《執行力的修練》(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作者、富蘭克林柯維顧問公司(FranklinCovey)執行長


「事業成功不等於要犧牲圓滿生活,美好生活也不一定要犧牲事業。在這本動人的書中,麥可和梅根分享了他們的策略,讓成功人士全心投入家庭與所屬社群,神奇的事就會發生。大力推薦本書給所有想在生活各層面都贏的漂亮的人。」──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要忙,就忙得有意義》(Off the Clock)作者


「這本書藏滿實用又啟發人心的想法與工具,即使是最忙碌的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獲益,將工作和生活的緊張壓力轉化為真正的雙贏。 」──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約翰麥斯威爾公司(The Maxwell Leadership Enterprise)創辦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疲於應付個人生活與職場對時間和精力的索求。麥可.海亞特和梅根.海亞特.米勒證明了,個人生活與職場並不是零和遊戲,只要遵循他們清楚實際的原則,你就可以兩者兼得。」──約翰・湯森(John Townsend),《紐約時報》暢銷書《過猶不及》(Boundaires)合著者


「妙趣橫生、真知灼見,這是一本指引,教你如何從焦頭爛額變成一手掌握全局,你的團隊會感激你,家人也會感謝你。」──艾蜜莉・芭絲苔(Emily Balcetis),紐約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決勝視角》(Clearer, Closer, Better)作者


「麥可.海亞特和梅根.海亞特.米勒協助過上千人,拆除阻擋他們找尋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屏障。而現在,他們將自身經驗都濃縮在這本易上手、內容豐富又非常實用的書裡。」──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放鬆公司(Restful Company)創辦人、《用心休息》(Rest)與《如何縮時工作》(Shorter)作者


「閱讀《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就能翻轉你的人生。」──派屈克・蘭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圓桌集團(The Table Group)創辦人與執行長,暢銷書《克服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The Five Dysfunction of A Team) 與《對手偷不走的優勢》(The Advantage) 作者

О аутору


作者簡介

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


麥可海亞特公司(Michael Hyatt & Co.)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該公司幫助領導者學習贏在職場也贏在生活。他曾任湯馬斯尼爾森(Thomas Nelson,全美第七大出版社)出版社的董事長兼執行長,開創幫助讀者專注於自己人生重要事物的「完全專注行事曆」(Full Focus Planner),更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包括:《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最棒的一年》、《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欲知更多資訊請上MichaelHyatt.com網站查詢。


梅根.海亞特.米勒(Megan Hyatt Miller)


麥可.海亞特的女兒。她是麥可海亞特公司的執行長,也是 Apple 前一百名播客節目「領導力贏家」(Lead to Win)的聯合主持人。做為形塑傑出公司文化的操盤手,她致力於幫助公司團隊在工作中取勝、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同時也為客戶帶來非凡的成果。在她的領導下,該公司被《公司》(Inc.)雜誌評選為2020年全美頂尖企業員工投入工作程度評比的最佳職場之一。


譯者簡介

鍾榕芳


自由譯者。翻譯期間正逢碩士論文與接案工作夾擊,此書是一記醒鐘,提醒好好生活之必需。


譯作賜教:banyanchung@gmail.com。

Оцените ову е-књигу

Јавите нам своје мишљење.

Информације о читању

Паметни телефони и таблети
Инсталирајте апликацију Google Play књиге за Android и iPad/iPhone. Аутоматски се синхронизује са налогом и омогућава вам да читате онлајн и офлајн где год да се налазите.
Лаптопови и рачунари
Можете да слушате аудио-књиге купљене на Google Play-у помоћу веб-прегледача на рачунару.
Е-читачи и други уређаји
Да бисте читали на уређајима које користе е-мастило, као што су Kobo е-читачи, треба да преузмете фајл и пренесете га на уређај. Пратите детаљна упутства из центра за помоћ да бисте пренели фајлове у подржане е-читач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