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島國農業困境

· 巨流圖書(藍海文化)
5.0
1 条评价
电子书
272

关于此电子书

你今天吃「飯」了嗎?


當米飯不再是三餐首選,背後帶來的問題絕不是:今天中午要吃什麼?

而是稻作生產面積逐年遞減,大量依賴進口黃豆、小麥、玉米,

進而引發的糧食自給率偏低的國家安全問題!


農業發展的根本,就是要維護一國的糧食主權,其重要性無可取代。失去了糧食主權,要如何在對外經貿談判上,與其他國家大聲說話?作者從對糧食主權的高度探討開始,一路從自由化、全球化、氣候變遷,到產銷失衡問題、農業政策、食品安全、農業科技等不同範疇與角度為文,以貼近庶民的語言來向社會大眾進行理性的溝通對話,讓讀者對農業課題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也能從中真正關心臺灣農業的未來。


唯有打破框架,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讓臺灣農業看見新希望!


好評推薦


本書著眼於三年來的農業大事,前半站在糧食主權、小農體制的觀點來論述農業政策,點出農民團體合作社化的重要,後半以作者親身經歷的熟稔度,解構三年來農產品國內外運銷迷思,對於農政有期許、有建議,是理解現今農業的不二好書。郭華仁(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民以食為天」、「臺灣以農立國」、「穀賤傷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大家都可以講上幾句,農業、農村、農民,離我們很近,但是我們卻很陌生,聽聽焦鈞,從北農、雜糧基金會,深入農村,第一手對農業的調查與看法,或許會有不同的思考!楊儒門(248農學市集召集人)

评分和评价

5.0
1 条评价

作者简介


焦鈞


出生、求學於高雄市,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現併入公共事務學系)肄業,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工作生涯前十年,從記者到政治幕僚,南北二路轉戰基層與高層。十多年前因緣際會接觸農會體系,後任職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台灣肥料公司、雜糧發展基金會等單位。著有《水果政治學》。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