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康熙讀易經:日講易經解義導讀

· 郭和杰
5.0
1 review
Ebook
75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日講易經解義》是怎樣的一本書?

§     康熙皇帝御用的《易經》課程講義

§     清初最頂尖的經師所編寫而成

§     繼述程朱,集宋明易學之大成,儒家易的登峰造極之作

§     融通四書五經,展現群經之首的氣勢

§     精確的經學知識闡釋,最佳《易經》教材與讀本

《日講易經解義》簡稱《日講》或《解義》,是清康熙皇帝命令牛鈕、孫在豐等日講官,以經筵日講《易經》的講章內容編纂而成,是集結清初最頂尖經師所寫成的皇家《易經》課程講義。

中國自古帝王皆有專設的御前經史講座,宋朝開始將其定名為「經筵」。大型經筵為每年春秋二次舉行的大典,而每日舉行的則稱「日講」。

康熙在智擒鰲拜,掌握實權之後,也開始重啟經筵日講的讀經課程,讀經課程包含了四書五經,而日講《易經》則在他二十七至三十一歲期間,日講的習易時間超過四年半,日講期間也偶爾親自講經。

此書的編撰,一方面彰顯康熙「以經學為治法」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具有統一經學的政治目的。不只集兩千年儒家易學之精華,還以經史合參,融合四書五經的思維,展現出儒家內聖外王的治世理想。

從《清實錄》中也可看出,康熙對於經學講章的編寫給予很多的指導意見。而且,對於講章內容要求精實,不喜歡浮華溢美之辭。不只要求講官文筆必須切要而務實,甚至對內容的邏輯架構與鋪陳,都有具體的指導。

《日講易經解義》有其特定的撰寫格式,每卦卦辭之前的首段為一卦的總論,該段會把卦、爻義,以及其間的關聯分析清楚。這是《解義》所特有的撰寫方式,而且這種格式正是康熙所要求的。

康熙對於經學格外重視,易學上的貢獻,除了《日講易經解義》的編撰,另還有李光地的《御纂周易折中》。

《解義》與《折中》兩書皆以朱子《本義》為主,《程傳》為輔。其中《解義》還在卷首收錄朱熹的〈筮儀〉和九圖。

雖是以朱熹《本義》為主,程頤《程傳》為輔,但《解義》絕不只是程朱之遺緒。其持說廣大悉備,論證滂薄有據,義理的詮釋更是切要而透徹。

《解義》對於傳統象數之學與佛老思想採取較為負面的態度。對於「象」,大致上只取二體卦象以及陰陽爻象;對傳統漢易的「數」則完全屏棄。就如《折中》的〈四庫提要〉所說:「於數則納甲飛伏之謬必斥,於理則老莊空虛之旨必破。」同樣的註解精神,也體現在《解義》當中。

其獨特之處不只在成書過程當中,有康熙皇帝的深入參與,融入康熙的經世治國思想。在易理的詮釋方面,也因為康熙務實求真的治學態度,而不枉其統一經學以建立皇極的政治目的。

《解義》除了要在易學上樹立一個標竿,也意圖展現《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的經學地位。也因此,其解經援引大量《詩》、《書》、《禮》、《春秋》,以及《論語》、《孟子》的經文與政治哲學,另外也引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

除了集鴻儒碩學的解易精華,《解義》也反應出康熙的易學觀點。講座上,康熙不只是一個聽講者,而是與經師們有所討論,甚至親講。對於講章內容如何撰寫,也是多所指導。

由於這是集結許多經師想法的著作,因此偶爾可見註解的自相矛盾或不一致,但仍瑕不掩瑜。正如康熙《庭訓格言》所說:「讀古人書,當審其大義之所在,所謂一以貫之也。若其字句之間,即古人亦互有異同,不必指摘辨駮,以務求伸一己之說。」康熙在讀書上更重「大義」,至於字句之間的差異,不過於斤斤計較。雖說如此,《解義》在許多易學基本觀念上的詮釋,還是相當精準而切要的。

《解義》對於《周易》在政治哲學上的闡發,以及以易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而融合四書五經義理,真可謂儒家易的登峰造極之作。不只集宋明之後程朱易學之大成,也的確沒有辱沒康熙想要在經學上建中表正,樹立皇極的目標。

關於《日講易經解義》導讀

《日講易經解義》無疑是易學上非常值得一讀的巨著,第一次讀到此書,就決定要為他撰寫導讀。

筆者初次接觸此書時所取得的是四庫全書的數位影像檔,當時想買些紙本書來閱讀,結果市面所能購得的實體書只有簡體橫向排版的本子,無繁體本可買。買回多本簡體書,逐一詳加閱讀與校對,發現到校對與編寫品質普遍皆不如所願。因此更決心要寫好此本導讀。

《日講易經解義導讀》的寫成,前後共歷經三年時間,初稿完成時共約 65萬字,定稿時則刪減為 63萬字(含標點符號)。

這期間,全球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變:開始整理《解義》原文時正值新冠肺炎的出現,接著就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中寫成《導讀》初稿。撰寫這篇序文準備付印時,全球疫情未歇,又遇俄烏戰爭引起的世界動亂。世界經濟因此重創之餘,緊接著人類正面對通貨膨脹,物價飆升,能源與糧食短缺的共同挑戰,以及國際秩序重整的不確定性。

首先在《日講易經解義》原文的校對上,筆者就下了很多功夫。

用以校對原文的書主要共有三個版本:內府刊本(簡稱刊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以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三個版本皆分別校對二次,總計校對六次。最終提供的是比四庫全書本更為可靠的文本。

在句讀方面,筆者以習易三十幾年的易學知識,以及校對整理《易經》古籍十幾年的經驗,詳細比對內府刊本上的句讀,遇有疑義則反覆參酌求證,務求準確。

除《日講》原文,本書也提供〈導讀〉與〈註解〉。

〈導讀〉不只在解說《日講》的義理內容,也會提供相關的義理脈絡與背景易學知識,或者評斷《日講》義理在易學上的地位,讓讀者能夠具備解讀《日講》義理的能力。

大致而言,《日講》主要傳承了程朱易學,特別是朱子《本義》,也因此,有時見解失之偏頗。例如,漢唐之間的易學有其精彩之處,甚至更勝程朱的,往往為《日講》所忽略。本書〈導讀〉會適時補充相關的見解,以彌補《日講》之不足。再如,朱子卦變並不是一套成熟的易學原理,《日講》卻全盤照收,因此在提及卦變之處經常失之淆亂,本書〈導讀〉會以修正過的卦變來輔助說明,讓其義理更加通順。

〈註解〉則主要為《日講》中的疑難字、典故提供說明。而多數的校勘結果,例如版本的差異,或者甚至文字錯誤,也會在〈註解〉中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日講》使用了大量四書五經與歷史的典故,若不知其典故,難以深入其義理。這也是讀者在閱讀此書時要特別注意的。

雖然在撰寫時筆者已經盡量努力找出值得註解的辭彙與典故,甚至在二校、三校時還陸續加註,但在此書定稿即將刊印之時,還是陸續發現許多漏網之魚。可見《日講》中的典故極為豐富,也不是本書所能夠完全涵蓋。遺漏之處,還有賴於讀者自己在閱讀時多加用心,再自行參照。

[本書的實體紙本書已經在十月時定稿送印,預計在 2023年春節前後可以正式出版發行。紙本書訂價 1500元,台灣售價不含運費為 1200元]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易學網站長傑克(Jack)

鑽研易經三十年,受陳榮波、魏元珪,以及程石泉三位老師之哲學啟蒙,二十幾年來以「素人研究者」的身份研究周易,鑽研二千多年來的各代重要注本,以及現代學者的研究及考古新發現資料,自樹一套周易古占筮法。著作有:

《玩卜卦過生活》(1999,水瓶世紀),《易經牌》(2013),《周易古占筮法》(2016),《梅花易彙通》(2017 年九月,秀威),《易經真八卦》(2019年9月,文經社),《跟著康熙讀易經--日講易經解義導讀》(2022年底)。

2009年開設易學網(eee-learning.com),以宣揚正統易學為理念,期望人人都能夠學會《易經》的占筮法,以易經占筮來做為個人趨吉避凶的一種理性工具,落實為日常生活的行為指導及道德實踐。同時網站也致力於整理易經相關古籍,將古籍數位化。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