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大塊文化25週年增修紀念版)

· · · ·
· 大塊文化
Ebook
25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 「台北學」的濫觴,二十五年來無同類書能出其右。 

◎ 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二十郎噹歲時的劃時代集體創作。 

◎ 堂堂邁入第五版!2022新版收錄16P全新圖文內容。 

◎ 加贈姚瑞中長卷畫作《週休八日圖》(本書五位作者亦入畫)。 

◎ 2000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2011年獲選北市圖「台北之書」(非文學類)。 


台北不是東京,台北不是紐約,台北不是巴黎,台北不是倫敦——台北就是台北! 

「閱讀城市、書寫台北」的里程碑之作。 

五個創意與才華無限的年輕人,令整個華文世界為之注目! 


昔日廢青今日大叔之不朽「致青春」: 


◎馬世芳——「這本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滿是失效聯結的書,記錄了九十年代末期五個小青年的世界觀。我們試圖用一種突梯的方式,表述自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對,沒什麼大不了。但若要我和別人交換人生,或者讓我從頭再活一次,我也是不願意的。」 

◎許允斌——「哥們買的不是音樂,是求同道中人。我說的是類比與數位的溫度差異,大數據與私密經驗的遙遠距離。」 

◎黃威融——「這是五個人青春時期亂七八糟吸收的各種養分的總和:各自偏愛的搖滾樂,當時風行的廣告創意,雜食巧遇的藝術啟發,荷爾蒙失調和青春期暴衝。」 

◎陳光達——「知影 lán 本底 tiō 有 lán 家己的名,著愛用 lán 家己的話講出來。」 

◎姚瑞中——「大叔年過已半百,眼前滿是春色嬌;回首來時蓽縷路,只見廢墟無大佛。」 


「這是一本極難定位的書,不實用,卻極具可讀性。它是五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花了一年的青春和大量的金錢,用掉上千張紙、燒掉上千根菸所累積的作品。儘管這本書可能填塞了許多偏見或者自以為是的趣味,但是不可否認的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起碼表現了我們這群人是如何誠實地觀看和存在於這個城市。」 


1996年,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都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和當時甫創立的大塊出版社合作,開始了這本耗時兩年的怪書製作。當時鮮少大開本全彩圖文書,也少見多角度的城市書寫;台北的咖啡館尚未氾濫,也還不是文青和創意市集的聚集地。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五人,用「『出清存貨才能告別青春期』的瘋狂態度,挑戰當時出版環境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採用幾近毀滅友誼的吐槽批鬥」(黃威融語),花費一年多完成了這本以現在眼光來看、實為雜誌主題特刊的奇書。書出版後叫好叫座,創新與創意在整個華文閱讀圈都引起注目和討論,甚至出現其他城市的仿效致敬之作。 


此書出版後,若要論「台北學」或研究「台北文化地理」,本書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必讀首選。即使放在二十五年後的現在,也少有如此野心勃勃且紮實龐雜的書籍可勘比擬。全書介紹的一百個生存理由畫分為九個面向:怪店、戀物、經典、偏方、土味、嬉味、逃逸、夢想、個人。許多因歲月而生的變化:如「中正廟」已換了匾額、行天宮再不准燒香、Tower Records結束多年、敦南誠品已然熄燈⋯⋯書中的描寫如今成了對昔時台北的鄉愁,也記錄下台北城市史的變遷。至於雞蛋糕和車輪餅在台北街頭依然隨處可見,鴨肉扁和公園號都還在營業,算命仙仍是市民的心理醫師,公園甩手老人也從來不減,你也還是可以去行天宮收驚⋯⋯許多在台北生存的理由數十年來未曾稍變。 


「真正的生活從來不在他方,台北就是台北。」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理由》寫的雖然是二〇〇〇年之前的台北,但事實上它一直有一種未來的感覺。即使過了二十多年,今天來看這本書,仍然不覺得過時,也仍然有一種超前的感覺,真的是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魅力在裡面。」——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2022年新版】特別收錄16P全新內容: 

1. 作者群+編輯群七千多字精彩對談,爆料許多祕辛。 

2. 五位作者執筆全新圖文: 

◎姚瑞中〈當藝術家的一百個悲壯理由〉 

◎陳光達〈我是按怎治好我的「台北不適應症」〉 

◎黃威融〈二十幾年前買的那堆雜誌,現在還在老黃的新家〉 

◎許允斌〈哥們終究是個老性人〉 

◎馬世芳〈一切都從那個充滿陽光和廢棄的十字路口開始〉 

About the author

馬世芳 


1971年生於台北。大學時代一面在電台介紹經典搖滾,一面編校園刊物。出社會二十多年,始終以文字和音樂為生,有得有失,大抵都是自己甘願。待過出版業,做過社群網站和獨立唱片發行,十多年前正式進入打零工生涯,以迄今日。寫過幾本書,仍在做廣播,拿過開卷好書獎和廣播金鐘獎。 


許允斌 


1969年生於台北。沒想過上世紀末出一本書,至今內容幾無變化,作者竟要每隔十年寫一次簡介。多年來無甚長進,也不消自我交待了,大體上與其他四位作者的文青道路背道而馳,卻很珍惜此段多年不墜之友誼。 


姚瑞中 


1969年生於台北,退伍二十年仍想不起來曾做過任何正經工作,無聊感常揮之不去,老覺得有自閉傾向,平常沒事愛發呆、拍拍照,竟也莫名其妙成為別人眼中的藝術家,這幾年為了打發時間寫了幾本書。總之,人生這回事對我而言,若不是無聊透頂,就是過度虛無⋯⋯ 


陳光達 


1970年生於台北,在學校念的是古代宗教史,出社會後待過新聞雜誌社、大中小型出版社,賣過唱片,經營過社群網站。因緣際會,轉投身到黯黑卻又欣欣向榮的身心靈產業,當了幾年逐水草而居的瑜珈老師。2015年開設「KT Lab 身心實驗室」。 


黃威融 


1968年生於台北,昔日文青今日大叔,當過廣告文案,寫過幾本書。2004年後擔任多本雜誌創刊總編輯,例如《Shopping Design》、《小日子》和誠品書店《提案》。近年以創意顧問身分和不同客戶們合作,期待未來的自己要更靠北激進,同時世故勇敢。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